IF線番外 太後幸福生活

-

元恒登基時,不過十二歲,尚算年幼。馮冉作為太後,有輔政的權力。她也曾想過獨攬大權,但很遺憾的是,她跟她姑母不一樣,她的技能就冇點在這方麵上,處理起來,總是略顯吃力。再者,元恒不是個性情軟弱的人。

如果不是親生子,馮冉可能會爭一爭。但和親生兒子爭,鬥到兩敗俱傷,對她是百害而無一利。

況且,元恒還有三個兄長,元恒倒了,他們勢必要上位,她由生母變成嫡母,前前世的高英就是她的前車之鑒。

因此,元恒能獨立處理政務後,馮冉乾脆放手了,過她的瀟灑日子去。

她和元昀再相見時,他已不是當年那個青澀少年郎。但這麼些年,他遵循了對她的承諾,不曾再娶,孑然一身,撫養著兩個孩子。

馮冉和他舊情複燃,你儂我儂了好一段日子。元昀向她提起女兒的婚事,看是否要物色個合適人選。馮冉就一個女兒,不樂意她去彆人家受罪。

回宮後,馮冉去看元恒。他剛結束禦極後的首次北巡,和母親用晚膳,隻顧分享沿途見聞,飯後,馮冉看著他梳洗頭髮,才談起封女兒縣主的事。

元恒一直都知道他有同母異父的阿姊與阿兄,阿姊常在宮中陪伴母親,姐弟二人見麵的機會不少。

阿孃的心思,他是知道的,況且不過是個縣主,便爽快答應。

馮冉心滿意足,稍稍提了納妃一事。馮冉是在二十一世紀也重生過一回的人,平心而論,她不想為兒子造彆人家女兒的孽。因此,她一直冇動過這方麵的心思,有人到她麵前來探口風,她一律不理,平時也冇有為元恒找通房。

但封建帝製嘛,始終需要繼承人。

元恒心不在焉,推托他年紀輕,還能再等兩年。

馮冉聞言,就不逼他。事辦成了,她囑咐他好好休息,彆太操勞,就回寢殿。

她最疼愛的男寵為她備好了蔬果點心,還為她揉肩放鬆,她心情大好,兒子的那點事拋之腦後。

過幾日,近侍告訴她一個訊息,皇帝似有意中人,常偷摸往宮外跑。

馮冉笑起來,這小子還學會瞞著她了,怪不得回回提納妃的事,他都扭扭捏捏。但她不著急知道,他想告訴她自會告訴她,不想告訴她,她插手了,反倒容易母子離心。

如馮冉所料,一年後,元恒求到她麵前來。他意中人是漢人,出自盧氏,但出身不算顯赫,他還想直接立後。

馮冉瞧他那如癡如醉的模樣,也有一年了,還上頭成這樣,他的個性很像他死去的親爹,萬一硬分開,說不定成了下一個他爹,索性隨他去。

而且要說身份貴重,冇人貴重得過皇家。眼下,最顯赫的家族也就是馮家,兩代皇後,兩代太後。

但馮冉冇有家族榮譽感,她和馮家不少人不對付,所以從未想過再度聯姻。當然,最深層的原因是,元恒不喜歡,說什麼都白搭,她一死,進宮的馮家女就跟前前世的馮三一樣。

算了吧,都是孽債。

元恒大婚,盧希泠照規矩來向馮冉問安。馮冉還冇摸透透她性情,不知她是不是個好的,比較冷淡,隻照例賞了堆珍寶下去。

這新婦卻很貼心,常來給她噓寒問暖,阿孃前阿孃後的,送來的禮物也很合她心意,說話特有趣兒,做事又風風火火。馮冉很受用,她就喜歡開朗直接的人,有時也調侃她:“是阿恒教你的?”

性情爽朗的盧皇後抿唇,微低下臉,輕輕笑,顯然是不好意思了。馮冉見狀捂唇笑。

不過,不少朝臣對皇後頗有些意見,大婚一年無所出,還學馮冉這個婆母善妒,惹來不少風言風語,甚至傳到馮冉那去。

馮冉知道,這種事,哪是皇後想攔攔得住的,還得是皇帝自己不願挪窩。她替皇後說話,一一擋回去。皇後先前是對太後又敬又怕,畢竟太後悍妒風流的名聲在外,坊間還多有傳聞太後殺過某宮妃。但經過這事,她待太後的心,彆提有多誠摯了。

風波過去冇多久,盧皇後有孕,誕下公主。皇後略顯失望,馮冉瞧著小孫女可愛極了,勸慰她,“阿盧,你還年輕。”

元恒倒是不失望,他也不著急,當爹後一改沉穩的性子,成天得瑟。閒著冇事乾,抱孩子出來向臣子得瑟,一不小心讓公主得了風寒。馮冉狠狠批他,瞧著他不靠譜,心想拓跋家的男人冇幾個靠譜的,嚴禁他抱孩子再出去瞎轉悠。元恒摸摸鼻子,不必馮冉說,他都不敢了。

馮冉處理完小兒子的事,又去操心大女兒和二兒子的事,還要在元昀和情人間周旋,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了。這馮太後的生活,煩惱多多,卻也不賴。

馮冉對著姑母的畫像想著。

應該不會有下一個馮太後了,但馮家的血脈終究是做了皇帝,不知姑母泉下有知,作何感想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