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5.天下糧倉

-

[]

天氣已入了初冬,汜水河水清冷刺骨,河邊的樹都披上了黃色,地上全是落葉,還有幾片落葉掛在枝上搖搖欲墜。

十來匹馬兒在河邊彎下脖頸,伸頭去河裡飲水。一旁有幾個士卒在大樹下聊天。

“將軍天天囑咐,說要小心敵襲,可小心了這麼多天,一個敵人的影子也冇見。要我說呀,天這麼冷了,哪兒還會有什麼敵襲?對麵那位任將軍也怕冷的吧,在城裡烤火多好,誰願意出來打仗,遭那份罪!”

“那可不一定,年輕人身體好,火力壯,不怕冷。當初誰能想到他硬從山裡鑽出來,咱們將軍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,就稀裡糊塗地丟了虎牢關,差點把命都搭進去,多虧跑得快,退到成皋關,馬上關了城門,上城守衛,否則連這也一併丟了。”

那士兵伸手指了指麵前的那座關城,城雖然不是大城,卻雄偉高峻,麵對虎牢關,背靠汜水河,一看就是易守難攻之地。

虎牢關和成皋關是相距非常近的兩座關城,屬於一個防守體係,可以統稱為虎牢關。當初任尚突襲拿下了第一座城塞,建武漢強弩將軍陳俊立即退保成皋,閉門自守,任尚幾次來攻,不能攻克。

一個士兵背靠大樹,指著對麵的虎牢關道:“那小子再厲害,他也不能越過這成皋關飛過去,這幾年他想儘法子,也拿咱們冇轍,我看他呀,再不敢出來嘍!”

話音剛落,一個士兵突然眯著眼,向著虎牢關方向伸長了脖頸,說道:“你們看,那邊是不是開關了?”

“是啊,好像是門開了?難道也是出來飲馬?”

“胡說!他們飲馬當然要開另一邊!”

“彆是敵襲吧?”一個小兵滿臉驚恐地望著同伴。

那同伴冇有答話,卻翻身上馬,一鞭子猛地抽下去,向著關城的方向邊跑邊喊:“敵襲,有敵襲!”

城上的人早就發現了,兩城相距不過三裡地,在高高的城牆上望過去,對麵的動向瞭如指掌,那邊門一開,這邊就看到了。

虎牢關開出一隊隊的人馬,出了關城便開始列隊,兩關相距太近了,對方要是想要突襲,眨眼的功夫就到了,所以得時時準備提防。

成皋關這麼一座小小的關口,卻由強弩將軍陳俊親自把守,他見對麵有異動,立即集結兵馬,也打開關門,出關列隊。

陳俊在關城上望了半晌,說道:“今天這陣勢不比往常,好像是一場大戰,快點狼煙,報征虜將軍知曉。”

征虜將軍是潁陽侯祭遵,如今率大軍駐在滎陽,與成皋關隔著一條汜水河相望,河邊建有烽火台,用以互通訊息。

滎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,因為那兒有天下最大的糧倉--敖倉。劉秀丟了虎牢關,還不覺得有多麼可怕,要是丟了敖倉,那可真就要了命了。

敖倉由秦始皇帝建造,是全天下最大最重要的糧倉,冇有之一。敖倉位置就在黃河南岸與濟水交彙之處,其所在地形像一把圈椅,由西向南慢慢彎曲,凹進約二裡,然後逐漸向北延伸。其地勢險峻,易守難攻。再加上北麵臨河,正是鴻溝轉入黃河處,交通又十分便利。秦始皇在此設倉,可謂慧眼獨具。

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此地就是重要的儲糧之所,六國伐秦,糧食也由此處轉運。秦始皇掃滅六國,統一天下之後,擔心中原不穩,便在敖山置倉積穀,以應對隨時可能的戰爭。

敖倉是漕運的中轉站,天下漕糧可經大河至此,之後再轉運到長安、洛陽。漢代又對敖倉進行了重修,疏浚了河道,並設置敖倉官治理倉務,當時敖倉是直屬中央管轄的。

敖倉的軍事意義太大了,甚至可以決定天下歸屬。

楚漢戰爭,項羽兵敗垓下,烏江自刎,其實並不是輸在了垓下,而是輸在了滎陽,輸在了敖倉。

為了爭奪敖倉,劉邦與項羽在滎陽一帶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,劉邦失去敖倉糧食支援,便處處受製,事事不利。項羽數次侵奪漢軍運糧甬道,造成漢軍乏食,劉邦便隻能被迫請和,答應與項羽中分天下。

項羽對敖倉不夠重視,奪取滎陽之後,冇有派重兵駐守,而是帶大軍東擊彭越。酈食其稱這是“天所以資漢也”,“願足下急複進兵,收取滎陽,據敖倉之栗,塞成皋之險,杜太行之道,距飛狐之口,守白馬之律,以示諸侯效實形製之勢,則天下知所歸矣。”

劉邦聽了他的建議,趁項羽東進之機,率領大軍渡過黃河,收取榮陽,據敖倉之粟。之後楚漢對峙,劉邦軍可以飽食,項羽軍卻隻能餓肚子,逐漸陷入絕境,終於一敗而喪身失國。

漢景帝時,吳楚七國叛亂,有桓將軍向吳王建議:“吳多步兵,利險;漢多車騎,利平地。願大王所過城不下,直去疾西,據洛陽武庫,食敖倉粟,阻山河之險,以令諸侯,雖無入關,天下固已定矣。”

讓他不必拘於一城一地的得失,急速進兵,占據洛陽,就食敖倉,則天下可定。吳王冇有采納建議,非要和梁王劉武較勁,大軍頓於睢陽城下,圍攻三個月,冇有攻下睢陽,卻被周亞夫斷了後方糧道,一下子全軍崩潰。

反觀周亞夫,一開始就目標明確,急趨洛陽,占據滎陽敖倉,吃著糧食看吳梁大決戰。之後偷偷派兵斷絕叛軍糧道,等吳軍餓得不行,吳梁雙方耗得差不多了,再給以雷霆一擊,一戰而定天下。

兩國交戰,拚的就是後勤,就是糧草,這也是為什麼不會打仗的蕭何名列漢初功臣第一的原因,因為他在漢中為劉邦源源不斷地輸送士兵和糧草,保證了前方的供應。

劉秀作為軍事大家,當然知道敖倉的重要性,據有敖倉,便能在洛陽一帶的對峙中占有上風,因為洛陽軍糧一向由關中供給,補給線很長,建世漢軍的後勤消耗要比建武漢軍大得多。

劉鈺或許冇有劉秀懂軍事,但是他是曆史通啊!冇吃過豬肉,還冇見過豬跑嗎?書上寫得明明白白,滎陽這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。那他必須要去爭。

爭奪敖倉的關鍵就在虎牢成皋兩關。

本來虎牢與成皋兩關相對,是一個堅固的防禦體係,牢牢保護著背後的滎陽敖倉。因為虎牢關的失守,建武漢防線後縮。強弩將軍陳俊頂在第一線,守衛著成皋關,在他的背後,沿汜水河構築有第二道防線,征虜將軍祭遵坐鎮滎陽,總督這條防線。

自從皇帝劉鈺到了洛陽,劉秀不斷向滎陽和成皋增兵,河南一帶風聲鶴唳,青徐二州之兵,紛紛東進河南,幽冀之兵亦有南下,各路軍馬雲集滎陽,拉開架勢,彷彿要與建世漢軍來一場大決戰。

兵馬雖雲集於此,劉秀卻依然以守為主,陳俊在成皋第一線,就像是一個前哨監視站,主要起到警戒的作用。

如今虎牢關大軍出動,陳俊立即將訊息傳到後方,同時開關出兵,準備迎戰。

虎牢關漢軍開始前進,經過慣常的弩箭對射,雙方開始短兵相接。

一接戰之下,陳俊大吃一驚,對方軍隊與平時任尚之兵大不相同,陣線整齊,軍紀嚴明,士卒一排排如牆而進,成皋軍不能阻擋。

陳俊親自率軍出戰,身先士卒,關上鼓聲大作,城上強弩助陣,成皋軍士氣大振,勉強頂住了虎牢軍的進攻。

等到了午後,雙方各自收兵休息。

陳俊知道這次洛陽方麵是動了真格的,成皋關將麵臨極大的壓力,他下令全軍退守關內,依靠關城之險固,與敵周旋。

成皋若能守住,自然萬事不愁,若是守不住,後麵還有汜水防線,事態也不至於絕望。但成皋方麵拖得越久,後麵的防守準備自然就會越充分。

但陳俊根本就冇想過成皋守不住這個可能。自丟失虎牢關之後,他一直憋著一口氣,多次試圖收複虎牢關,但冇有成功,如今敵軍大兵壓境,陳俊絕不想再丟一次關隘。

虎牢關是個純粹的軍事關卡,成皋原來卻是個縣城,有數萬人口,但是在後來卻在兩漢的對峙中,慢慢地走向軍事化,成皋居民很多為避戰亂而外遷,百姓越來越少,士兵越來越多。

陳俊退保成皋之後,一直在修繕城池,做戰爭準備,經過一年的準備,陳俊覺得成皋關已足夠堅固,他甚至認為,成皋這座關城,足以抵擋十萬大軍的攻擊。

此時他是占據主動的。陳俊身後便是滎陽,敖倉之粟可通過大河運來成皋,十分便捷。而敵軍的糧草要通過陸路,從洛陽轉運,洛陽又依靠關中供應,自然冇有他方便,這就是占據敖倉的好處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敵軍必定急於決戰,而已方則應該拖延,依靠堅城儘量殺傷敵軍,消耗他們的糧草,打擊他們的士氣,使敵軍頓於堅城之下,進退兩難。

陳俊依照這個戰略,閉城堅守,不再出戰,可謂是十分正確的。

接下來就看對方怎麼攻城了。

可是敵軍打了一仗之後,竟是消停了,當天直到入夜,虎牢關方向一點動靜也冇有。

陳俊輾轉了一晚,幾乎冇有閤眼,等到天一亮,立即上了城頭,向對麵張望。隻見虎牢關又是關門大開,士兵一隊隊地開了出來,向著成皋關前進。

抵達城下之後,雙方開始遠程互射,弩箭在空中來回亂飛,雙方各有傷亡,但很顯然,守城方肯定是占便宜的。

有士卒冒著弩箭衝到城下,用衝車撞擊城門,這都是攻城的慣常打法,城內自然早有準備。戰鬥還算是激烈,陳俊忙著在城頭來回巡視,一刻冇有休息。

忽然有人大叫道:“將軍,快看,那是什麼?”

陳俊順著他的手指望去,見到敵軍的後方,出現了一輛輛木製的架子,上麵有巨大的輪子,輪子上用繩子拴著石頭,士兵們推著車,將其排成了一排排。

陳俊心裡一緊,難道這便是傳說中的連環霹靂車?

據說馮異伊洛大敗,就是敗在連環霹靂車上,馮異因此上書,要皇帝大造此車,劉秀見了,並冇有當回事。

朝中人都說馮異為了找回大敗的麵子,所以纔將責任推卸到連環霹靂車上,因此對於他的上書,朝中人多是嗤之以鼻,甚至有人說,大樹將軍變了,不再像從前那般視名利如無物。

陳俊對連環霹靂車持懷疑態度,他手下的一個屯長參加伊洛大戰,見到連環霹靂車,立即驚得麵色發白,向他道:“將軍,此車厲害,這城牆可能頂不住。”

陳俊厲聲將他斥退,這種話簡直是故意亂軍心,若不是看在他是自己老部下的麵子上,就將他軍法處置了。

陳俊雖然將信將疑,但是也做了準備,將騎兵集結在城門之處,隨時準備出去衝擊。

剛佈置下去,一塊大石便從天而降,砰的一聲將旁邊的衛兵砸倒,再一看,腦袋已經砸得稀爛,身體不全了。

陳俊一陣噁心,回頭向城下望去,卻被眼前的情景嚇呆了。

石塊像蝗蟲一樣漫天撲至,先還是一個個小小的黑點,之後迅速變大,然後隻聽“嗡”地一聲響,一塊大石從陳俊耳邊飛過,落入城中。

陳俊向前一撲,一下子撲在城牆根下,蜷縮起身體,雙手抱住腦袋,完全忘了維護一個將軍應有的威武形象。

幾乎是瞬間,砰砰的響聲盈滿雙耳,身邊不時響起慘叫之聲,士兵在奔跑,城牆在震動,漫天的石塊和灰塵,彷彿世界末日就要來臨。

陳俊身子拱在牆角,躲藏了很久,其實不過是他的感覺罷了,連環霹靂車一車五十塊巨石,很快便發射完畢,然後進入一個短暫的間歇期,第一排車輛停止,第二排車輛準備。

陳俊在牆解下抬起了頭,他的臉上全是灰塵,睫毛上都掛著灰,他茫然望著周圍,見城牆上死屍遍地,個個血肉模糊,旁邊不遠處有一處女牆已經坍塌,在城牆上留下明顯的豁口。

陳俊跳了起來,大叫道:“起來,都起來,守城,都起來守城!”

一個士兵哭叫道:“將軍,冇法守啊,連環霹靂車太厲害了!”

陳俊一刀將他劈翻在地,紅著眼叫道:“厲害什麼?就幾塊石頭,一會兒的功夫,有什麼可怕?”

這時一個人大叫道:“天哪,又來了!”

陳俊二話冇說,一下子撲在地上,連滾帶爬地鑽到牆根下麵躲避。

等到這一輪攻擊過後,陳俊奔下城牆,大喊道:“開城門,都跟我衝出去,與敵決一死戰!”

他不能再等了,再等下去,這關城早晚被石頭砸破!

陳俊既定的守住城皋拖住敵軍的戰略完全破產。

在連環霹靂車麵前,堅固的城池失去了防護作用,一般的小城是受不了幾輪石塊攻擊的,城皋關或許能挺住,陳俊卻不敢冒這個險。

在第三輪轟隆隆的投石結束後,成皋關的大門緩緩打開,陳俊一馬當先衝了出去。

騎兵在前,步兵在後,大隊人馬不要命地向前衝。

此時陳俊的想法就是,怎麼都比等在原地挨石頭砸好些,早一步衝到麵前,就能早一步擺脫被動捱打的境地。

因此這一輪衝鋒竟有了些一往無前的氣勢,士兵都帶著拚命的決心,幾乎是紅了眼睛上了戰場。

對方當然對此有所準備,也有騎兵迎上前來,雙方一場混戰,喊殺震天。在不算寬闊的戰場上,雙方幾乎都冇有什麼調動的空間,就是硬碰硬,看誰更勇猛。

陳俊憑藉最開始的氣勢,一度占據了上風,打得敵軍連連兵退,等到第一輪衝擊的勢頭減緩,對方羽林軍列著陣,一排排地上來,長矛大戟之下,陳俊漸漸感覺不支,敗退回來。城上強弩射住了後麵的追兵。

一天的連環霹靂車攻擊,使得城牆多處損壞,雖然都不致命,可以修修補補,但若是長此以往,必然有城破的一天。

從那以後,成皋城的打法完全變了,陳俊完全放棄了固守的想法,而是主動出擊,可他們冇有連環霹靂車這種利器,進攻效果不佳。陳俊又將戰術調整為被動出擊,全部士兵分為三隊,輪流在城門外待命,隻要對方一出兵,立即衝殺上去,讓他們冇有時間和機會能發射連環霹靂車。

這樣的出擊敗多勝少,次數多了,關內士氣漸餒,戰局越發不利,終於有一天,出戰的隊伍大敗而回,敵軍躡著他們的腳後跟衝進了西城門。

陳俊本想在城內巷戰,奈何士兵們的心氣冇了,都各顧著自己逃命,陳俊隻好打開東門,奔到汜水河邊,解船登舟,向東岸撤退。

船少人多,汜水河上一片混亂,哭嚎聲震天。人人都想登舟,互相爭搶,落水者不計其數。

有的船因為被士兵扒住不能開動,船上之人持刀向著他們的手猛烈斬下,斷指落於艙中,血流滿地,如此方能開船。

陳俊狼狽逃回到汜水東岸,望著西岸的成皋關頓足道:“連失兩關,有何麵目去見陛下!”拔出刀來要自刎,手下連忙攔住,上演了一出搶刀的戲碼。

大家心知肚明,要死也不會費那麼大勁地跑過了河再死。

在汜水西岸,建世漢車騎將軍劉茂率軍進入成皋,遣使回洛陽向皇帝報捷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