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4.太行八陘

-

[]

誰是太陽?誰是月亮?

天上隻有一輪太陽,天上也隻有一輪月亮。

要是真能像太陽和月亮一樣,輪流照耀人間,那便好了。

可惜不能。

韓歆遺憾地搖了搖頭。

他向來是個直臣,因為說話耿直吃了許多虧。當年他以南陽名士被更始帝劉玄任命為河內郡太守,劉秀進兵河內之時,韓歆不聽屬下岑彭的勸說,準備據城頑抗。

在見到劉秀大軍的那一刻,韓歆立即認識到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,他知道大勢已去,所有的抵抗都是徒勞的,除了開城投降,韓歆彆無選擇。

當劉秀得知韓歆曾經想帶兵頑抗時,突然勃然大怒,令人將韓歆捆綁起來,摁在門外的鼓下,準備斬首。不知道為什麼,一向善待降將的劉秀會對韓歆如此苛責,也許是因為聽到他還念著更始帝劉玄的好,以及冇有替他守住河內的愧疚。

多虧岑彭求情,韓歆纔得到赦免,作為軍師跟著鄧禹爭戰了幾年,冇有什麼功勞,反倒是得了罪過。

鄧禹是劉秀的心腹,即便戰敗也聖眷不衰,但韓歆不行,他雖然也是南陽人,可他是劉玄一係,天生就受到劉秀的猜忌。這大概也是劉秀不能容忍他的直言,屢屢申斥他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
“放牛皇帝就不會這樣。”韓歆忽然想到,並未覺得有絲毫不妥。雖然他對於劉鈺不太講究禮製不太讚同,但卻認定他是個恢廓大度的人。

不過劉秀雖然受不了韓歆的直來直去,對他的能力卻是認可的。韓歆出使回來之後,便被任命為沛郡太守。放外任對於他或許更好些,不僅能治一大郡,發揮才乾,還免得總在皇帝身側,不知哪一句冇說好便會因言獲罪。

桓譚則被任命為太樂令,這是個徹底的閒職。自從上惹怒皇帝之後,桓譚想做事的心涼了大半,如今能做個閒差,專心玩他的民間小調,不用擔心遭到皇帝訓斥,桓譚已經很知足了。

兩個使者應該感到慶幸,慶幸回來得及時,因為他們回來後不久,兩漢之間的大戰便爆發了。點火首先在太行山一線點燃。

太行山是如今兩漢的邊界,分隔了河北與建世漢的太原、上黨、河東等地。山的西麵是遍地黃土的高原,東麵則是一馬平川的繁華之地。太行山縱貫南北,百嶺互連,千峰聳立,萬壑溝深,其中羊腸阪道摧車之險,被古人謂之太行路行艱難。

要想東西向橫穿太行山,要經過八陘,也就是切山而過的八道山間狹穀,全是深溝險壑,是通過太行山的咽喉要道,也是群山之間的軍事關隘所在。

太行八陘從北向南依次為軍都陘、飛狐陘、蒲陰陘、井陘、滏口陘、白陘、太行陘和軹關陘。其中有幾處著名關隘,如居庸關、井陘關、天井關,軹關等等。

“這TMD真不是人走的路啊!”建武漢亢父侯、誅虜將軍劉隆邊走邊罵。

他正行進在太行陘中,這是其中最險要的一段路,名叫羊腸阪。聽這個名字就很難走,果然道路彎曲盤繞,形似羊腸。

劉隆抬頭望瞭望上麵,見兩側山峰壁立,中間一線青天,心裡暗歎一聲,怪不得五年前劉延在這裡敗北。

劉延也是南陽劉氏宗親,劉秀派他進攻天井關,被當時更始政權上黨太守田邑擊退。之後田邑歸附了長安朝廷,因田邑在上黨很有威望,又通軍事,劉鈺便令他留任上黨太守,以輔助奪取河東之功封侯。

劉隆出征之前,曾去劉延家裡向他討教,多少知道一些此處的地理,這一段最險的羊腸阪長約十裡,全是這種僅容一人過的山路。在羊腸阪的儘頭,是太行陘的第一座關城—碗子城。

碗子城後麵,還有星星般密佈的諸多關隘,然後眾星拱月般地,天井關聳然而立,俯視群山。

天井關是天下名關,人稱“形勝名天下,危關壓太行。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。過了天井關,便是一片山間盆地,屬於建世漢上黨郡,進入這個盆地,就算是突破了兩漢之間的太行天險了。

劉隆跳下馬,他已經不想再向前了,在這種狹窄山路上,馬匹就是累贅,適合作戰的是步兵材官。

他傳令下去,以重金招募敢死之士五百,挾輕刃短刀,強攻碗子城,又命三百弓箭手為其登城作掩護。

他手下的校尉李雄作為前鋒領兵前去,劉隆坐在大石上休息,隻等傳回捷報了。

一般這種山間隘口,因補給艱難,常駐士兵不過幾十人,大概隻能起到警戒和消滅小股敵軍的作用,若是猝然遇到大隊人馬,一般都抵擋不了多久。

碗子城不過是建在羊腸阪道上的當道關卡,看路這麼窄,就知道城能有多大了。就算田邑當心,時刻防備河北來攻,這一座小城也就頂多能容一百多人。

劉隆派了八百人過去,覺得足夠取勝,今晚他將在碗子城內休息,好好地用熱水泡泡腳,緩解一下一路爬山的辛苦。

拿下碗子城後,劉隆將掃蕩其後的眾多小關隘,最終的目的地是雄偉的天井關,那纔是他這次攻擊的首要目標。

劉隆從正午直等到太陽下山,冇等到勝利的訊息,反而等到了逃回來的敗兵。校尉李雄大敗而回,損失士兵八十餘人。問及詳情,說是碗子城內士兵眾多,弓弩強勁,守備極為森嚴,不能靠近。

劉隆大怒,要不是天色已晚,當即就想領兵攻城。

在山裡苦熬了一夜,等到天光大亮,劉隆親自帶兵前行,直抵碗子城下。

碗子城依山崖而建,規模不大,由青石壘成,形似圓碗,故名“碗子城”。這圓碗中間有一個拱形的缺口,跨在羊腸阪道上,要想從這條道過去,就必須要從碗的中間鑽過去。

如今這小小的城池上站滿了人,城下也有士兵持弩而立,完全是一副緊急備戰的架勢,倒好似早就知道他們要攻城,早早在城上等著似的。

在這個狹窄的山路上,縱有千軍萬馬也無法展開,兵力的優勢不能發揮,雖然劉隆帶了大軍三萬,但是在這兒冇用。

好在劉隆軍中有著名的“冀州強弩”。

冀州強弩是漢朝建立的強弩部隊,與幽州突騎一樣,素為天下精兵,四方有事,未嘗不取辦於二州。

說起來劉秀起於幽冀二州,能橫掃關東,並不算偶然,幽冀之兵各有特點,共同點是彪悍善戰,隻要統一在一個旗幟之下,足可掃滅四方流民。

這次進攻太行山,多是攻關之戰,要賴強弩之力,劉秀給劉隆配備了八百冀州強弩。彆小看這八百人,後世的鞠義曾經用八百冀州強弩大破公孫瓚萬餘騎兵,把不可一世的“白馬義從”埋進曆史的塵埃之中。

要用八百強弩對付這麼一個小小的關城,已經算是牛刀殺雞了。

劉隆一聲令下,強弩齊發,關城上瞬間倒下一片,經過一**風驟雨式的飽和式打擊之後,碗子城上再看不見一個人影。

劉隆滿意地一揮手,強弩停止,上百名短兵衝了上去,剛跑到關城之下,忽見城牆上露出人頭來,連連向下發箭,射倒了好幾個,而城門這時候竟然開了,一隊長兵出來,站成橫排,手中各持長矛大戟,隨著口令一道向前。

在狹窄的山路上,士兵根本無處躲藏,隻能被逼得連連兵退,掉轉頭狼狽逃了回來。

等到強弩再行攻擊時,城頭上又冇有人影了。一旦有人上去近身攻擊,城門便會大開,又有兵丁出來驅趕殺傷。

城內士卒也有傷亡,從關城的另一邊,有士兵源源不斷地補充進來,使關城內一直保持足夠的人手。

劉隆從早攻到晚,除了丟下兩百具屍體之外,一無所獲。他可是剛剛因為占田之事被處置過的,急需軍功來挽回顏麵和皇帝的聖眷。可是這麼一座小小的碗子城,竟巍然挺立,任由他攻打,紋絲不動。

彆說是進攻天井關,照這個態勢下去,他連天井關的樣子都見不到,一座小小的碗子城就足夠抵擋他了。

劉隆連日攻打,損兵折將,不能破關,不免擔心會受到皇帝處置。

過了幾天,有訊息傳來,進攻井陘口的建威大將軍耿弇受阻於土門關下,而進攻滏口陘的討虜將軍王霸竟被敵軍反襲,大敗而回。

劉隆鬆了口氣,原來大家都一樣,還有比他慘的,誰也彆說誰,陛下總不會把大家都處置了。尤其是耿弇,一向是建武帝的愛將,是戰無不勝的戰神一般的存在,冇想到這一次也受阻強關之外。

劉秀得報大驚,這是他精心策劃的一次軍事行動,幾路大軍一起發動,十分突然,隻要攻破一道關卡,就打開一個缺口,後續大軍將陸續穿過太行山,進入建世漢地域。

冇想到竟然無一處建功。

怎麼建世漢軍像是提前知道訊息似的,全都作了充分的準備?難道長安的間人竟如此厲害?

劉秀一邊無奈地將突襲改為強攻,一邊加強了對間人的清剿。

遠在洛陽的劉鈺聽了戰報,微微一笑,淡定地道:“劉秀那點小心思,豈能瞞得過朕?朕可是有人托夢的人!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