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今日召你來,是要密謀一事!

-

《大明萬年報》的一角刊載了一則招聘啟事,招聘單位正是《大明萬年報社》,招聘職位包括編輯、記者、校對和排版等多個名額。

周子封看到報紙上的資訊,立即動身前往西山報名。

《大明萬年報》初創時,像周子封這樣的讀書人還在猶豫是否要在報社工作。

隨著報紙影響力的日益增強,報社員工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。

特彆是記者這一職業,炙手可熱,令人豔羨。

前不久,《大明萬年報》的記者柯言發表一篇文章,揭露了一位官員的貪腐行為和製造冤案的事實,該官員隨後被查出諸多劣跡,最終被革職。

柯言因此一舉成名,成為百姓心中的英雄,讀書人的楷模。

柯言,一個連年落榜的書生,以普通士人的身份挑戰權威,他成為了民間反腐的前鋒,記者們也因此被譽為百姓的喉舌。

提著竹編的公文包,他們在街頭巷尾受到人們的讚譽。

如今,官員們出入風月場所都小心翼翼,生怕被這些筆桿子揭露,一旦登上報紙,他們的聲譽將毀於一旦。

柯言之事引發朝廷熱議,這份報紙的影響力令人驚訝,竟能左右官員的仕途。

幸虧那位丟官的官員劣跡昭彰,無法狡辯,其他官員隻能靜觀《大明萬年報》的下一步動作,期待風波平息。

報館再次招募新人,眾多科舉無門的學子紛紛報名,尤其是記者崗位,他們渴望成為柯言那樣的人物,為民請命。

\"唐兄,你有些過於急躁了,這類事情告知我一聲就好,一個縣令職位罷了。

\"

在《大明萬年報》的編輯室,朱厚照將自己草擬的新聞法規遞給唐伯虎。

唐伯虎心中滿是愧疚,冇料到自己的一時衝動竟耽誤了朱厚照的大事。

那時,那位官員貪贓枉法,庇護惡徒,顛倒黑白,將一樁姦殺案描繪成私通案,聲稱女子自殺,氣死了受害者的父親。

唐伯虎拿到柯言蒐集的鐵證,怒不可遏,便將此事公之於眾。

朱厚照先前已警告過他,涉及敏感事件需與他商議,但唐伯虎在憤怒中忘記了這番話。

看著朱厚照遞來的檔案,唐伯虎意識到自己行動欠妥,不是做錯了,而是時機不對。

朱厚照正致力於為報紙立法,推廣至全國,此時正是關鍵期。

以前未曾刊載此類訊息,就是為了避開朝廷官員的視線。

柯言的事件無疑給官員們敲響了警鐘,讓他們認識到報紙的力量遠超想象,也加大了朱厚照計劃的難度。

唐伯虎開口道:\"殿...\"

\"殿什麼殿?叫我朱老弟。

\"

朱厚照見他要稱自己為殿下,忙打斷他。

唐伯虎隻好改口:\"朱老弟,是我魯莽了,冇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。

\"

朱厚照微笑道:\"無妨,反彈遲早會來,正好藉此機會看看誰敢跳出來反對,先殺雞儆猴。

\"

朱厚照並非畏懼官員們的反彈,隻是不願麻煩。

然而,即便麻煩臨頭,他也無所畏懼。

朱厚照一直在低調發展,實施他的溫水煮蛙策略,避免與文官集團直接衝突。

這次圍繞報紙權力的爭鬥,必然會使他與文官集團正麵交鋒。

唐伯虎愧疚地說:\"看來我並不適合擔任主編這個職務。

\"

朱照熙問:“你認為誰接手會更合適呢?”

唐伯圖原本隻是出於禮貌提議,冇料到朱照熙竟會采納。

他的臉色瞬間黯淡,纔剛在主編職位上風光一時,現在卻又看到希望破滅。

唐伯圖艱難地開口:“我建議祝枝山,他的才華不遜於我,而且作為副主編表現出色,儘管他是我的好友……”

朱照熙冇等他說完,“好吧,就決定是他了……”

唐伯圖正要解釋自己與祝枝山的關係,但朱照熙已爽快應允。

“……你們儘快交接,你也準備接手報社管理局的事務。

唐伯圖一怔,按照朱照熙的規劃,全國的報紙都將由報社管理局管轄。

這意味著他晉升了,未來要掌管全國的報紙。

唐伯圖激動起來,原本以為前程儘毀,打算重返風月場所,冇想到朱照熙如此信任他,給了他如此重任。

“……陛下……”

朱照熙見他又要行禮,瞪了他一眼。

他暗自歎氣,身份暴露總帶來麻煩,唐伯圖眼中的敬畏顯而易見。

唐伯圖連忙改口:“朱賢弟,我……”

朱照熙說:“我們之間不必客氣,近期你要辛苦些,好好訓練新招的人員,將來報紙越來越多,多培養些主編人才。

唐伯圖用力點頭:“賢弟放心,大哥明白。

他清楚,報紙的掌控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,各報的主編都得用自己人。

未來,由自己培養的主編遍佈各地,他無法預測自己的地位將何等崇高。

接著,二人開始討論製定報紙法規。

法規的製定並不複雜,棘手的是之後如何分配報紙的權力。

朱照熙明白,他不能單打獨鬥。

他已經選擇了盟友。

離開報社,朱照熙返回皇宮。

向弘治行禮問候後,弘治在批閱奏章時問:“太子有何事?”

朱照熙回答:“稟父皇,今日並非為事而來,您忙,我找蕭敬商量些事情。

弘治和蕭敬都感到意外。

蕭敬笑容滿麵:“太子有何吩咐,老奴遵命。

朱照熙搬來兩個錦墊,自己坐下,也讓蕭敬坐下。

乾清宮中隻有一張椅子,那是龍椅,屬於弘治的專座。

其他人來此隻能站立,

這幾個錦墊是弘治對老臣的體恤,

冇有一定身份和資曆的人無資格落座。

蕭敬不敢坐,

朱照熙表示,你不坐,我也不坐,我們就站著談。

蕭敬進退維穀,目光無助地投向弘治。

弘治好奇於太子的意圖,遂言:“既然太子允你坐,那就坐吧。

蕭敬聽聞父子二人的同意,便謹慎地半個臀部落在錦墊之上。

他在乾清宮為臣子捧了幾十年的錦墊,如今自己坐在上麵,還是頭一遭。

“殿下,您可否告知老奴,召見有何事?”

蕭敬心神不寧,揣測著太子今日的用意。

朱厚照環顧四周,彷彿擔心他人竊聽他們的對話。

“蕭總管,今日找你,是要共謀一樁秘事!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