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報刊、農耕、玻璃與蒸汽機的關聯

-

丘聚似乎找到了耕作的樂趣,對溫室的照料越發得心應手。

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,丘聚發現離開皇宮,遠離宦官間的勾心鬥角,整個人都輕鬆不少。

而且在溫室裡,他常能遇見太子,今天太子還稱讚他的溫室經營得當,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不知他在此過得多麼愜意。

朱厚照剛在田裡辛勤勞作,汗流浹背,坐在田埂上與丘聚閒聊。

\"賢弟!\"

朱厚照一扭頭,看見是王陽明。

\"王兄怎麼來了?恭喜你高中榜首。

\"

見到王陽明,朱厚照十分欣喜,連忙起身。

\"愚兄如約取得功名,自然急切想與賢弟共研蒸汽機,

但賢弟為何在耕田?這不是耽誤時間嗎?\"

王陽明畢竟受時代影響,雖不輕視農耕,但朱厚照親自下地,他難以理解。

朱厚照暗自歎息,本不想炫耀,你卻非要給我機會。

\"王兄可知現在每畝糧食的產量是多少?\"

王陽明學識淵博,這類問題對他而言易如反掌:“北方每畝產量通常在三百斤左右,而南方因雙季種植,大約是北方的兩倍。

朱厚照接著問:“王兄覺得全國的民眾都能吃得飽嗎?”

王陽明思考片刻,答道:“無災荒之年,大致能維持溫飽。

他的回答十分得體,風調雨順之時,百姓確能填飽肚子。

然而,普通百姓抵禦災禍的能力微乎其微,小戶人家遭遇連年災害,往往隻能變賣家產,淪為佃農。

大戶人家卻對自然災害毫不畏懼,家中儲備的糧食在災年反而能賣出高價。

他們趁機低價購置田地,買進奴仆,擴大自家產業,加速土地集中。

這導致貧者愈貧,富者愈富。

當窮人走投無路時,怎麼辦呢?

起義罷了,改朝換代,重新分配土地,然後再次陷入土地集中的循環。

“所以,依王兄看,普通民眾的生活如何呢?”

王陽明不明朱厚照為何提起這些,但還是迴應:“艱難!”

“我這溫室裡的作物非同尋常,能讓百姓生活不再困苦。

王陽明仔細審視溫室內的作物,確是陌生無比。

朱厚照接著解釋:“這些都是從異域引進的作物,每畝至少能產千斤。

王陽明大吃一驚,如果田間產出能增加三倍,將是天下蒼生之福,整個社會也將因此受益。

我錯了,我王陽明有何資格質疑朱賢弟?朱賢弟能發明蒸汽機,他的耕作怎能與常人相提並論?

王陽明向朱厚照深深鞠躬。

“愚兄誤會賢弟了,賢弟才情出眾,愚兄自愧不如。

“係統提示,因你的驚訝,浪值 800。

朱厚照連忙扶住王陽明,哪敢讓聖人對自己行禮,那可是折壽之舉。

王陽明對溫室裡的馬鈴薯和玉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
當他得知這兩種作物不挑剔土壤,即使在貧瘠之地也能生長,更覺得它們是珍貴的寶藏。

王陽明望著溫室頂部的玻璃說:“賢弟真有遠見,竟用透明琉璃作溫室的瓦片。

“這叫玻璃,不值什麼錢,也是賢弟所造。

王陽明再次震驚,這透明琉璃他略有耳聞,聽說一尊佛像就價值數萬兩白銀,這也是朱賢弟的傑作?

“來吧,帶王兄去玻璃工坊瞧瞧。

兩人走向不遠處的工坊,門口的守衛認得太子,見太子帶了人來,便放行了。

玻璃工坊四周,東廠的人嚴加看守,因為玻璃仍是朱厚照的財富源泉,製作技術絕不能泄露。

在水晶工坊勞作的多為可信賴之輩,他們得到豐厚的報酬與福利,唯一的要求便是不得離開工坊半步。

王守仁目睹了水晶的煉造過程,心中驚歎不已。

未曾想這被世人讚譽的透明珍寶竟源自砂礫,朱弟的手腕實屬高明。

參觀過水晶生產線後,朱照拉著王守仁步入水晶展示館,滿目琳琅的水晶製品令王守仁讚不絕口。

“目前還需依賴水晶盈利,故不宜大規模推廣,但終有一日,這福祉將普及百姓。

王兄可任意挑選幾件帶回,權當弟祝賀兄高中之禮。

”“弟之才智,兄實感敬佩。

那蒸汽機近況如何?”王守仁深知朱照的溫室與水晶工坊皆至關重要,但他對蒸汽機始終念念不忘。

朱照淡笑迴應:“不急,我再帶兄長一地。

”於是,朱照引領王守仁來到印刷工坊,鉛字印刷機晝夜不停,散發墨香的報紙源源產出。

王守仁深感此行西山之行收穫頗豐,領略了朱照諸多奇妙之舉。

難怪報紙印刷得如此精緻,價格卻低廉,原來朱弟已改良了印刷技術。

溫室、水晶工坊、印刷機,皆是寶物,唯獨蒸汽機何在?朱照洞悉王守仁的困惑,兩人尋地落座,邊品茶邊談。

“我如今所做的一切,皆在為蒸汽機鋪路。

蒸汽機象征著進步,等到萬事俱備,它的出現自會順理成章。

”王守仁聽得似是而非,期待朱照進一步解釋。

“之前提過,僅憑我倆無法造出蒸汽機,需眾人之力。

通過報紙傳播,能吸引更多人關注事物本質,加入我們的行列,即便不加入,也要讓他們理解事物的本質。

否則,即使我們造出蒸汽機,也會被視為異類。

”王守仁平日雖閉門苦讀,但也常閱報,報紙上的各類物理論證實驗讓他頗感興趣,原來這亦出自朱弟的佈局。

“再談談馬鈴薯與玉米。

製造蒸汽機需大量人力物力,若百姓皆忙於耕種,誰來與我們共造蒸汽機?以二人為例,原本兩人耕作僅夠兩人食用,待馬鈴薯和玉米普及後,一人耕作便能滿足兩人需求,剩下那人便可投身於蒸汽機的製作。

還有商業的發展,即便我們造出蒸汽機,一日內即可由京城抵達金陵,但若無人使用,蒸汽機也隻是空殼。

唯有如水晶般的產品存在,蒸汽機的製造纔有其價值。

”蒸汽機象征著工業革命,農業與商業的進步是工業革命的前提。

朱照輝用通俗易懂的語言,向王守義闡述了報紙、耕作、玻璃製造與蒸汽機之間的微妙聯絡。

這些資訊對王守義來說頗為震撼,

他需要時間細細咀嚼,

越思考,他越是驚歎,

這位朱弟佈局深遠啊。

原先他對蒸汽機的理解太過膚淺,未曾料到其中竟有如此複雜的學問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