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王守仁的無形天賦

-

王華疑惑地問:“什麼雞?”

王守仁不願過多解釋,隻告訴王華要去拜訪朋友,便打算出門。

王華覺得兒子自那次文會回來後,一直閉門苦讀,出去走走也是好的。

他提醒王守仁彆忘了晚上的鹿鳴宴,

然後自己繼續拿著報紙四處炫耀。

王守仁原本打算步行去西山,出了西直門,看見不遠處有個牌子,上書“直達西山”。

牌子下聚集了不少人。

王守仁出於好奇上前詢問。

原來每隔兩小時,會有馬車免費接送人前往西山。

王守仁心想有免費的交通工具,便不再步行。

“兄台也是去西山報社投稿的?”

見王守仁一身書生裝扮,有人主動攀談。

“在下此行是去訪友。

那人聽後接著說:“我看兄台也是文人,空閒時不妨也給西山報社投稿,我今天就打算再去投稿,巧的是,今天的《大明萬年報》剛好刊發了我的文章。

說著,他拿出報紙,指著一塊豆腐乾大小的文章,自豪地向王守仁展示。

王守仁微笑讚賞:“兄台文采斐然,前段時間忙於秋闈,待我空些時日,也要嘗試投稿。

那人聽說王守仁是這次科舉的考生,便問:“今日正是揭曉榜名之日,兄台可有高中?”

王守仁平靜地說:“僥倖得中。

那人驚訝地拱手祝賀:“恭喜兄台榮登金榜,一舉及第。

在新科舉人麵前炫耀自己的文章,確實有些自討冇趣。

王守仁回禮道:“不足掛齒!”

王守仁依舊淡然的態度,讓那人暗自感歎,此人裝模作樣,說自己的舉人身份不值一提,那他這個秀才豈不是毫無價值。

“在下週子封,敢問兄台尊姓大名?”

“不敢當,不敢當,我叫王守仁。

周子封在報紙的喜訊欄找到王守仁的名字,他的名字赫然列在第六位。

“在下眼拙,冇想到兄台竟是本次的亞元。

王守仁不以為意地說:“排名無足輕重,能上榜已是幸事。

周之封無法估量自己與新晉科舉人的才情差距,但他深知那種傲人的氣度是自己一生也無法企及的。

片刻後,馬車抵達目的地,

幾位身著儒雅長衫,手持竹質小箱的人從車上下來。

周子封滿是羨慕地開口:“王兄,看到那些提著公事包的人了嗎?他們是《大明萬年報》的記者,聽說待遇優厚。

若是我科舉之路不順,也打算投奔報館做記者呢。

王守仁好奇地問:“記者的工作是什麼?”

周子封解釋道:“主要是采訪和撰寫稿件。

他們若是知道兄台你是本次科舉的亞軍,肯定也會對你進行采訪。

不過兄台既然要去西山,我恰好認識那裡的編輯,若想登報,我可以引薦你認識他。

周子封覺得自己與《大明萬年報》編輯的交情,算是給自己找回了一些麵子。

馬車樸素,隻有兩排座位和一個遮陽防雨的頂棚。

周子封口齒伶俐,一路上與王守仁暢談,很快便熟絡起來。

不到半個時辰,馬車停在了西山報館門口。

王守仁以前也來過西山,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涼之地。

但今天,他在這西山腳下感受到了蓬勃的活力。

西山位於京城的西部郊區,是太行山脈的延伸,雖稱為山,其實更像是丘陵。

向西山內望去,可見一處占地廣闊的工坊。

王守仁初次見到,直覺告訴他,那工坊恐怕就是朱賢弟的傑作。

朱賢弟就是在這裡鑽研格物,探索蒸汽機的秘密嗎?

愚兄如願以償地取得了功名,終於能與朱賢弟一同研究蒸汽機了。

而且這個《大明萬年報》或許也與朱壽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
報紙的總編是唐伯虎,王守仁曾在文會上見過他,與朱壽關係甚好。

“伯安兄要拜訪的朋友在何處?”

他們在馬車上已互換了表字,

下車後的周子封正準備進報館,準備與王守仁告彆。

卻發現王守仁正凝視著西山出神,他似乎有些激動,目光中透露出一種朝聖般的熱忱。

“具體位置我不清楚,不過報館裡也有位朋友,我去問問看。

“正好,我們一起去吧。

兩人並肩走進報館,裡麵是一間間的小隔間,每個人都專心致誌地忙碌著,秩序井然。

周子封突然拉住王守仁,低聲說:“伯安兄,你看見那個人了嗎?那就是《大明萬年報》的總編唐寅,江南四大才子之一,如今他可是威風凜凜。

無論多麼有名的才子或大儒,隻有得到他的認可,文章才能登上報紙。

王守仁點頭迴應:“原來如此。

“對了,你來報館找的人是誰?如果不知所在,我可以找我的編輯幫你詢問。

王守仁回答:“不必麻煩子元了,我已經找到他了。

說著,王守仁走向了唐伯虎。

唐寅正與下屬商議事務,隨著報館人員日益增長,他已統領數十人左右。

昔日的嬉皮笑臉在他的麵容上消失無蹤,如今的他顯得更為成熟且精明。

視線中出現一人朝他走來,定睛一看,原來是王陽明。

\"伯安,許久未見,恭喜你榮膺亞元之位!\"

王陽明笑容滿麵,向唐寅問候。

周子封顯得有些尷尬,無形中炫技彷彿成了你的默認技能。

你怎麼不早說認識唐寅,這朋友關係有點難處了。

周子封思量一番,還是決定給王陽明一次和解的機會。

看樣子王陽明與唐寅交情匪淺,日後若想在報館謀職,或許能藉助他的影響力。

王陽明與唐寅交談片刻,便急切詢問朱壽是否在場。

唐寅大致猜到朱厚照的真實身份,那派使喚太監、東廠、錦衣衛的模樣,絕非尋常高位者能為。

然而,唐寅明智地冇有挑明,一旦揭露,兩人的交往便不再如此輕鬆自如。

王陽明在彆人的帶領下登山,途中還接受了兩次搜身檢查。

朱厚照因上次遇刺事件,變得格外謹慎,錢寧也生怕再出亂子,安全措施做得滴水不漏。

王陽明即將見到朱厚照,內心激動不已。

朱弟此刻在忙些什麼呢?

是在改良鋼鐵工藝嗎?

還是在解決上次提及的密封技術問題?

真想知道他的研究是否有所突破。

我王陽明成為舉人,終於有資格與你一同研究蒸汽機了。

王陽明懷揣期待,見到了朱厚照。

什麼?

朱弟,你不專心研究蒸汽機,怎麼轉行研究農業了?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