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章 無法釋懷的悲傷

-

李太醫不可置信的看著皇上,言語都有些發抖了:“官家。。。。奴才罪不可赦。。。。”

趙禎叫人給李太醫送來一杯茶,又讓他坐下來,才繼續問道:“此事不能告訴任何人,包括柳大夫,如果想要她也去研究狂躁症,你有什麼好辦法?”柳絮雖然救我命,可是她畢竟隻是民間遊醫,一旦走漏風聲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
李太醫一口水冇有喝,起身行禮說:“官家,奴纔有一孫女,叫李半夏,今年12歲,她從三歲開始,就跟奴才學醫,關於狂躁症的醫案,也是奴才與她一起商討的方子,如果她能有幸跟著柳大夫學醫,我相信會有很大的氣色。”

趙禎調笑道:“女孩?怎麼,你兒子孫子還不如這個女娃娃?”李太醫尷尬的說:“學醫也是需要天資的,兒子孫子資質平平,悟性不高。唯有我這孫女,很有天分,如果她能跟著柳姑娘學醫,我這心願,就了了。”

次日,皇上下旨,將李士則全家趕出京城,冇有皇帝口諭,永不能入京,也算是對大臣有個交代,至於那個叫李半夏的女孩,無人問起。李太醫在出京前夜,與孫女聊了半夜。

送走李太醫,趙禎在福寧殿擺了一桌酒菜,特意派人去請了韓琦,自從知道自己有狂躁症以後,趙禎想了很多,有些事,不能跟皇後說,也不能不能跟大臣說,或許韓琦,是唯一值得依托的人吧,萬一自己突然昏迷不醒,朝堂上至少得有人主持大局吧。

韓琦不知真相,十分高興的來到福寧殿,看著神色耷拉的皇上,忙問:“官家,您怎麼啦?是不是近期辦叛賊的事,太勞累了?”趙禎笑笑,請韓琦入座。

屏退所有下人,福寧殿的餐室裡,隻有趙禎和韓琦。趙禎舉起酒杯,說:“韓琦,你的人生,有何遺憾?”韓琦喝了一口酒,意氣風發的說:“從小我就立誌要報效國家,走到今天,應該說初步完成了理想,儘管過程有好有壞,至少臣自以為還是一個好官,而且還能遇上您這麼寬仁的管家,韓琦冇有遺憾。”

趙禎嗬嗬的笑著,冷不丁的說了一句:“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得了不治之症,會有何反響?”韓琦大大咧咧的說:“官家,生老病死,都是命中註定,隻要活著的時候,能做完自己需要做的事,就算冇有白活。”

做完需要做的事?我需要一個太平盛世,目前來看,應該是做到了。趙禎心裡暗想。

韓琦調笑的問:“官家,您是不是看過我醫案了?雖然我傷病不少,不過您不要擔心,看著如今的太平盛世,韓琦這輩子冇有白活。”

韓琦還以為皇上關心他身體呢,這些年,自己身體確實不如從前,身上的刀傷劍傷,頻頻疼痛,太醫一直讓他多休息,可是朝廷事務多,哪裡能停下來?

趙禎沉悶的喝了一口酒:“你的身體也大不如從前,不過,今天我找你來,要說的是我的疾病。”皇上的疾病?韓琦一愣,疑惑的問:“您怎麼啦?”

趙禎儘量不要誇大,省得嚇著韓琦,輕聲說:“太上皇,先皇,我,都有同一種疾病,狂躁症。”

韓琦丟下筷子,立馬跪伏在地上:“官家,您不可開這種玩笑啊。”趙禎扶起韓琦,臉色嚴肅的說:“此事,除了李太醫,就隻有你知道了。今天喊你來,我當你為摯友,因為我擔心自己突然倒下,導致一句後話都冇有留下。”

韓琦含淚搖頭:“不可能的,不可能的,您的精氣神很好啊。”趙禎溫和的笑道:“看你嚇得,又不是說我馬上會發病,韓琦,朝廷已有太子,就算我突然走了,也不會影響到社稷,可是我有放心不下的人。”韓琦腦袋一片空白,彷彿皇上在交代遺言。

趙禎眼神中有一絲憂鬱:“我最擔心的,是徽柔,我害怕她也會遺傳狂躁症,我怕我百年之後,護不住她。”趙禎眼神轉向韓琦:“韓琦,我們是君臣,也是朋友,所以我想拜托你,萬一我突然離開,你要全力護住徽柔。”

韓琦沉重的點頭:“官家,您放心,我會拚儘性命保護她。”

趙禎深邃的眼中,第一次有股絕望,他低沉的說:“我必須要給徽柔找一個靠譜的夫婿,他能像我一樣的寵愛徽柔,讓她一世無憂。”

父母愛子女之深遠,應該都是一樣的吧,趙禎無法控製徽柔是否會生病,但是他可以選擇好的男人來保護徽柔,隻是他可能也不知道,父母深沉的愛,孩子不一定會接受。

韓琦也很讚同,便問道:“您是不是有最佳人選了。”說到這個話題,趙禎精神好了很多:“韓琦,我左右篩選了,我覺得國舅府的李浩很合適,他從小就喜歡徽柔,而且李浩性格柔順,又是我孃的母家,必定會愛護徽柔。”

韓琦愣住了,李浩隻是一個庶子,怎能配得上當朝公主?趙禎也看出了韓琦的意外,解釋道:“我娘母家,隻有李浩與徽柔年齡適當。那孩子我也觀察很久了,話不多,心眼實,做不成什麼大事,可是作為夫君,可是最讓人放心的。”

皇上已經拿定主意了,韓琦自然不會多顧問他的家事,行禮道:“您覺得好,自然是最好的,隻是徽柔還小,要不要再等幾年?”趙禎滿眼都是笑意:“我想著,先把駙馬定下了,等徽柔滿了16歲,再成婚。”

韓琦點頭道:“極好,定下婚事,還要建造駙馬府,也是需要時間的,官家,我立馬就去寫劄子遞上來,徽柔的事定下了,您也可以放下心了。”

趙禎鬆了一口氣,舉起酒杯說:“韓琦,來,喝一杯,隻要此事塵埃落定,我便無遺憾了。可惜啊,現在我也不能去辯論館了,真想再去聽聽那些少年學子意氣風發的辯論。”

韓琦舉起酒杯,笑道:“您不能去聽,實在可惜了,都是讚美您明君風範的,老百姓對您的愛戴,勝過先皇啊。”趙禎哈哈一笑,又喝了一口酒。

彷彿塵埃落定,趙禎與韓琦喝著酒,吟著詩,連殿外的太監宮女聽了,都很高興,自從張貴人孩子流產,再到兗王造反,皇上很久冇有這麼舒心的笑了,其實,趙禎與韓琦的內心,又各有不同的悲傷。這份悲傷,就像巨石一樣,壓在彼此的心裡,無法對他人述說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