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孝子?

-

[]

一盞茶的功夫,重獲新生的伯邑考醒了過來,與李澈秘密商議了一會兒,便回了暫時居住的驛館。

回去後,伯邑考不再到處打點關係,迎回姬昌的的念頭似乎淡了許多,讓手下人大感奇怪。

然而在伯邑考順利見到帝辛之時,其操作更是讓帝辛,比乾,黃飛虎等人差點驚掉下巴。

起先,伯邑考照本宣科的請求帝辛釋放姬昌,表示他願意代姬昌受過,表現的冇任何問題,完全符合他大孝子的人設。

可是當見到帝辛,比乾等人顧左右而言他,不斷的扯皮,釋放姬昌的態度十分模糊後,伯邑考的操作直接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。

伯邑考表示,既然大王不願釋放姬昌,作為殷商之臣,他也不好強求,隻希望帝辛能好好善待姬昌,好吃好喝伺候著姬昌,彆讓姬昌冷著餓著。

隨即,留下帶來的三件異寶上供給帝辛,似乎是為姬昌充的夥食費,緊接著便帶人離開朝歌回西岐去了。

伯邑考這波操作簡直看呆了帝辛,比乾等人,不是說姬昌長子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嗎?

就這?

實在看不出來伯邑考孝在何處,難道就因為伯邑考用昂貴的代價,給姬昌充了一大筆夥食費嗎?

因為伯邑考給姬昌充完夥食費就跑,帝辛甚至有些嚴重自我懷疑,祂所窺見的未來可不是這樣的。

不過伯邑考搞出這麼一波操作,帝辛也是十分高興,伯邑考,姬發,這兩兄弟可比老奸巨猾的姬昌好對付多了。

死抓著姬昌不放,再想辦法挑撥伯邑考與姬發兄弟內鬥,西岐,似乎也就不足為慮了。

縱使西岐背靠闡教,內部不穩的情況下,殷商要對付西岐,也會容易很多。

帝辛美滋滋的想著,覺得伯邑考變化的太及時了,殷商就需要這樣的大孝子。

“有子如此,姬兄何其幸也!”

朝歌城門口,目送著伯邑考縱馬遠去,比乾不厚道的笑了。

雖然比乾與姬昌私交不錯,但他畢竟是殷商族人,所站在的立場與姬昌相悖,眼見逐漸坐大,成為殷商心腹大患的西岐即將陷入內鬥,他的心情自是極為愉悅。

收到帝辛的暗示,知曉帝辛欲以伯邑考為穿插點,讓西岐陷入內鬥的打算,比乾甚至不惜跑了一趟祖廟,請出殷商底蘊暗中保護伯邑考,一定要讓伯邑考安全的回到西岐。

殷商能否壓製住西岐騰飛的趨勢,就看伯邑考這個大孝子有多能折騰了!

比乾身邊,黃飛虎等平素與姬昌有些交情的殷商重臣麵麵相覷,內心若有驚濤駭浪翻滾,久久難以平息下來。

伯邑考剛來的時候,謙謙君子,溫潤如玉,誰也挑不出他的不好,豈料短短數日,竟原形畢露了。

畫虎畫皮難畫骨,知人知麵不知心!

大概就是如此!

而在羑裡,姬昌更加目瞪口呆,難以置信,滿腦子都是疑問。

“我的好大兒怎麼變得如此陌生了?”

自己的兒子自己瞭解,姬昌深知伯邑考秉性純良孝順,不可能是偽裝的,就算偽裝成大孝子,又豈能偽裝多年而不被看出端倪。

但姬昌也想不明白,到底發生了什麼,竟然導致伯邑考一夕之間性情大變,從不惜以己命換老夫親命的大孝子,變成了“鬨堂大孝”的帶孝子。

“我兒.”

草堂內,姬昌深深歎息一聲,內心五味雜陳。

他精通易道,卜卦算命幾乎百試百靈,深得易道精髓,且有掙脫連山易,歸藏易之藩籬,推陳出新,自成一家之勢。

在前來朝歌之前,他為自己卜了一卦,算到自己有牢獄之災,卻無性命之憂,因此纔敢義無反顧的前來朝歌。

同時,他也窺得一絲天機,知道自己的兒子伯邑考絕不能來朝歌,否則來了,就死定了。

動身前來朝歌之前,姬昌千叮嚀萬囑咐,無論自己被囚禁多久,伯邑考絕不能貿然踏足朝歌。

現在伯邑考不聽他的話,跑來朝歌為他張羅打點,欲將他迎回西岐,姬昌一開始都以為自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了,卻冇預料到伯邑考竟奇蹟般的活了下來。

好大兒還活著,姬昌本應該高興的,可是想到伯邑考丟棄自己這個老父親,不來看他一眼便獨自返回西岐,姬昌又實在高興不起來,心裡堵得慌。

人心啊,往往就是這麼複雜,連親生父子都難例外。

不過相較於好大兒拋棄自己的難受,姬昌現在更加擔心西岐局勢。

易道造詣直追伏羲聖皇的姬昌看得很透徹,伯邑考有帝王運無人主命,姬發則得天獨厚,命格不輸伯邑考的同時,闡教似乎也選中了姬發,這兩兄弟要是內鬥起來,將是西岐的一大災難。

“該想辦法回去了,我不能讓他們兄弟倆毀了姬氏多年的積累。”

盤坐於草榻上,姬昌迴歸西岐的念頭前所未有的強烈。

然而眼角餘光掃到桌案上堆積的竹簡,又不自覺的搖了搖頭。

他是成也易道,敗也易道,冇把先天易轉化為後天易之前,祂是不可能離開羑裡的。

這是他的機緣,也是他的劫數!

“願你兄弟同心,勿壞了我姬氏千百年之底蘊。”

姬昌心中無奈歎息,打起精神來繼續編撰屬於他的後天易。

後天易大成之日,就是他脫困之時。

專心研究易道的姬昌渾然冇有發現,一雙眼睛正在暗中注視著他。

“姬昌,可惜了,生於這個註定走向終末的時代,倘若早生萬年,洪荒強者序列,當有其一席之地。”

收回投向羑裡的目光,李澈不無可惜的道,由衷為姬昌感到生不逢時。

易道演變至今,以連山易,歸藏易最為玄妙,屬於先天易,高深莫測,極難領悟。

姬昌能在連山易,歸藏易的基礎上演化出更容易理解運用的後天易,足以證明此人才情非同凡響。

如果姬昌早生一萬年,憑著演化後天易積累的道之感悟,姬昌定能一飛沖天,直上青雲。

成為伏羲聖皇那樣的絕頂大神通者不大可能,然準聖序列必有姬昌一席之地。

可惜到了現在這個時代,洪荒眾多大神通者借封神之事謀劃“破道”,大戰之後,洪荒還能不能存在都是個難以確定的問題,根本給不了姬昌足夠的成長時間。

姬昌,等待他的隻會是黯然落幕,修行,冇有足夠的成長時間,當諸侯,選中了他二兒子姬發的闡教,可不會允許他一直坐在西伯侯的位子上。

五更已至,求訂閱,求月票!

(本章完)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