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 諸聖之局,帝紂題詩

-

[]

紫霄宮中劍拔弩張,通天聖人周身劍光四射,犀利無匹,彷彿要將紫霄宮捅出一個骷髏出來。

鴻鈞仍端坐高台,彷彿什麼都不曾聽到。昊天與瑤池卻是被通天氣勢所懾,不自禁退後一步!

元始聖人冷冷的看著通天,冷哼一聲道:“三弟,你這是何意?仗著誅仙劍之利,便能在師尊麵前撒野嗎?”

通天覆坐,麵色鐵青,道:“人道歸宿,關係洪荒未來,我截教願為洪荒發展奉獻。但何為人道?洪荒眾生為人道!”

“我截教弟子當屬人道,莫非你闡教弟子便不屬人道?封神榜上,不應隻有截教之名!若是玉清聖人非要護短,保護闡教濫殺之輩,今日咱們便劃下道來,做過一場,用勝負來決定封神名額!”

元始也是冷哼一聲,怒道:“稱你一聲三弟,你尾巴還翹上天了!你門下儘失披毛帶羽、濕化卵生之輩,有何麵目與闡教弟子相提並論?若非你收容妖族餘孽,縱容妖族餘孽為禍世間,我闡教弟子豈會大肆捕殺妖族?”

三清雖已分家,但億萬年來,還算有幾分情麵在。但經此之後,那藕斷絲連的情分,也就到此為止了!

鴻鈞請咳一聲,此時接過話頭:“通天!”

通天聖人頭也不回,斜斜拱手示意。隻聽鴻鈞說道:“通天,你截教三教九流之輩眾多,門下形形色色的弟子良莠不齊。妖族殘餘為何世間,你可知道?”

通天點頭,道:“師尊,確有此事!截教門徒何止百萬,弟子苦修道法,疏於管教。確有宵小弟子,打著截教名頭,為禍世間,欺壓人族!”

鴻鈞轉頭,望向元始天尊,道:“元始,你闡教弟子,掃清天地障礙,本是大公德之事。但闡教弟子大肆屠殺,有的妖族並未欺壓人族,也被爾等一併鎮壓,可有此事?”

元始聖人思慮了一下,才緩緩點頭。闡教弟子胡作非為,不過有無罪過,隻要遇見妖族,便紛紛斬殺,便是元始聖人態度所決定。作為闡教教主,元始看不起那些披毛帶羽的妖族,便讓門下弟子也跟著趾高氣揚,目空一切,覺得隻有自己是正義的,妖族統統是邪惡的。

曾有弟子斬殺無辜妖族,那弟子言道:此妖妖氣沖天,現在雖然冇有為惡,誰敢保證以後不會作惡?還是斬殺了清靜!

這種還未犯罪,就整得彆人既定犯罪的現象,反映到了元始聖人處,元始聖人也是睜一隻眼,閉一隻眼。

以致於後來闡教弟子為了打壓異己,以降妖除魔為由,屠殺無辜之輩,這才造成了洪荒動盪,將聖人也牽扯了進來。

鴻鈞捋了捋白鬚,道:“其餘諸聖已經離去,貧道並非阻攔。為何留下闡截二教,便是因為此次量劫,因爾等二教而起。封神榜三百六十五個正神,皆要落在爾等頭上!人族乃是天定主角,註定是人道執掌者,闡教二教誰能尋出天定之子,輔佐他主掌人族,誰便掌握封神主動權。”

通天與元始雖然各自不服,但也知鴻鈞言之有理。封神量劫雖是億萬年洪荒因果沉珂所致,但直接原因,還是因為兩教弟子。於是各自回去,再做謀劃。

元始正在回崑崙玉虛宮路上,卻被接引準提二聖攔住去路。元始眉頭一皺,道:“兩位道兄攔我,不知所為何事”

接引道人苦著一張臉,打了個稽首,道:“元始道友,闡教弟子出生高貴,當為天地正統。不過通天道友手持洪荒第一殺陣,誅仙劍陣,恐怕元始道友不好應付。此次封神之爭,似乎對元始道友不利啊!”

元始嗬嗬笑道:“爾等剛剛也在紫霄宮,師尊言道,誰能輔佐天定之子,誰便擁有封神主動權。本座隻須遵守紫霄宮約定,何懼通天?”

準提扭動他胖乎乎的身子,稽首道:“敢問元始道友,天定之子,在東還是在西啊?若是選錯了人,便是萬劫不複。恕本座直言,鴻鈞道祖話中含有禪機。此時人皇帝乙位於朝歌,按理說便是天定之子,道祖何以說讓爾等去尋?那麼答案隻有一個,帝乙並非天定之子,不合掌控人道。”

元始眯眼,並非答覆。接引道人再次說道:“道兄,我師弟言之有理啊!天定之子,不在東方,必須在西方。我師兄弟二人,自婆娑、琉璃世界中日夜演算,未來天子,位於西方,必然大出天下!”

元始不答,卻發問道:“兩位道友不遺餘力鼓吹西方,想必有什麼目的吧。”

接引道人潸然落淚,苦著臉說道:“道友,西方貧瘠,洪荒無人不知。隻是將來道友若勝,吃儘肉羹,還請高抬貴手,給西方留些湯湯水水。”

西方二聖,一生所求,便是讓西方強盛,這已經變成了兩人執念!為了達成曾經立下的大宏願,兩人幾乎無所不用其極!

元始並未理會兩人所求,而是自顧自的回到崑崙玉清宮中。若是闡截二教相爭,有西方二聖從中相助,那麼他便不再懼怕誅仙劍陣。

回到玉清宮後,元始喚來他最小的弟子薑尚,言道:“徒兒,你乃人族出生,來崑崙學道多少年了?”

薑尚回道:“啟稟師尊,弟子已經上山四十餘載。不過弟子愚鈍,至今還未明悟大道。”

元始嗬嗬笑道:“各人自有各人的福分。你雖不合走仙道,命中卻有一段榮華可享。你學道,乃是為了守護族人,望你不負為師期望。今日你便下山去罷,為了人間和平,尋到德才天子輔助。東方帝乙可扶便扶,若是不可扶,便再尋一人。日後若有爭端,可尋你諸位師兄師侄相助。”

薑尚領命,依依不捨下山去。

元始看著薑尚的背景,淡淡說道:“本座兩麵下注,確保萬無一失!”

恰逢此時,朝歌城內發生了一件大事,帝乙遠征洪荒東大陸,重傷不治,功業未儘而薨。少子辛因為是嫡出,於是繼位,史稱帝紂。

帝紂繼位之後,率領群臣,祭拜人族聖母女媧。

帝紂雄心壯誌,想要人族一統洪荒,是以此次祭拜極為隆重,希望聖母女媧,庇護人族。然祭祀完畢,陡生變故。

女媧神像忽然熠熠生輝,散發出璀璨光芒,將女媧襯托得美豔不可方物!

群臣見女媧神像顯靈,不由紛紛拜倒。唯有帝紂,哈哈大笑:“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;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!吾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,縱有六院三宮,並無有此豔色。娘娘容顏,可為天下之母,當封王後!”

於是帝紂取劍,在牆壁刻下一首詩來:

“鳳鸞寶帳景非常,儘是泥金巧樣妝。

曲曲遠山飛翠色;翩翩舞袖映霞裳。

梨花帶雨爭嬌豔;芍藥籠煙騁媚妝。

但得妖嬈能舉動,取回長樂侍君王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