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章 傳統法則

-

韓文和張耀爭吵中一愣,

報紙出版局無品級無地位?

不對,如此重要的報紙,其出版局怎能冇有地位呢?

糟了,上當了。

如果出版局冇有品級,就不屬於文官係統管轄。

難怪稱之為“局”。

文官的機構自上而下稱為“部”、“司”、“科”,

從冇聽說過有“局”的。

兵仗局、銀座局、浣衣局都是宮廷的部門。

還爭什麼呢!

韓文和張耀對視一眼,決定暫且放下對報紙出版局的爭奪。

首要任務是確保出版局歸屬文官體係,之後再論歸屬。

剛纔還劍拔弩張的兩人瞬間達成默契,站在同一陣線。

韓文開口奏道:“陛下,臣認為報紙之事重大,出版局應升級為出版司。

張耀附議,

群臣明白了其中的意圖,紛紛響應。

朱照煌平淡地說:“你說設就設,不顧祖宗的規矩了嗎?”

韓文和張耀麵色大變,默不作聲。

“祖宗成法”向來是文官製約皇權的有力工具,太子創立的規則怎能輕易改動?

太子初創國家時,就規定了文官的品級和部門,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變更。

例如內閣官員,按太子的規定,是五品,不及剛纔出麵的禮部侍郎孟立群官職高。

最初,內閣僅是皇帝的秘書機構,冇有實權。

內閣成為明朝核心決策機構的過程是逐步演變的。

朱元璋是個鐵腕人物,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丞相製度。

同時,他也是個工作狂,一人能承擔多人的工作,將權力緊緊握在手中。

因此,明朝初期,內閣僅僅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部門,不具備實權。

然而,朱元璋的後代並不像他那般勤勉,他們將大量職責轉交給內閣,於是內閣的權力日益膨脹。

然而,內閣官員僅是五品,麵對其他官員時常顯得底氣不足,如此又怎能有效地執行職務?

先帝的規矩明擺著,即便君主有意提升內閣的地位,也不敢輕易違背祖製提升其品秩。

精明的朱氏子孫想出一個折衷方案,讓內閣成員身兼多職。

最初,他們讓內閣大臣兼任六部尚書。

尚書為正二品,這使得內閣大臣在處理事務時有了足夠的權威。

但六部尚書的職位被兼職,官員晉升的道路也隨之變窄。

隨後,他們開始給予內閣大臣三公、三師等一品虛銜,既然大家默認內閣的權力,便不再需要實際擔任六部尚書的職務了。

這樣一個重要的決策機構,提升品級尚且如此艱難,

何況要創建一個新的朝廷部門。

提出此事就意味著不遵從朱元璋的遺訓,破壞了祖宗的規矩。

然而,朱元璋製定的規矩並非鐵板一塊。

隻要對皇帝和大臣都有益,且無人公開反對,規矩是可以變通的。

皇帝和大臣隻需裝作不知情即可。

如今,大臣們一致讚同設立報紙出版司。

然而,太子卻提及了祖宗成法。

唯一的希望就是弘治皇帝忽視太子的意見,讚同設立報紙出版司。

眾臣假裝未聽見太子的話,靜觀弘治如何決定。

弘治開口道:“蕭總管,設立報紙出版司是否有前例可循?”

大臣們一聽此言,便知此事無望了。

這就像弘治詢問蕭敬是否有妹妹一樣,

蕭敬必然會給否定的回答。

蕭敬恭敬地回答:“陛下,此事並無先例,依照祖宗成法,確實無法設立報紙出版司。

弘治轉向韓文和張升問道:“諸位如何看待?”

韓文和張升能說什麼呢?

隻能認命,被太子算計了,弘治也冇有站在他們這邊。

他們徹底輸了。

韓文和張升隻能代表群臣表示同意。

報紙出版司無品無級,他們如何插手?

文官都是高級公務員,誰會放棄這樣的地位,去報紙出版司任職?

十年寒窗苦讀,不就是為了一個好的未來嗎?

朱厚照見大局已定,淡然一笑,功名深藏不露。

李東陽望著太子,

腦海中回放整個朝會的經過。

起初,他並未識破太子的計謀,

直至太子搬出祖宗成法那一刻,

李東陽才猛然醒悟。

太子最初的策略隻是煙霧彈,讓大臣們以為他想在朝堂上公平競爭,然而因實力不足,才被迫使出這般陰險的手段。

隨後在朝廷中,他假裝不願設立報館管理局,以此迷惑眾人,反使大臣們堅決主張此事,於是報館管理局的建立便塵埃落定。

若他們預知管理局最終不歸己手,或許一開始就不會讚同設立這個新機構。

接著,他又誘導大臣們同意將報館的監督權交給宮廷,大臣們一心隻想掌控釋出權,輕易地放棄了監督權。

否則,保留監察權給禦史言官,也是文官製約報館的一種手段。

最後,太子搬出祖宗之法,一言定乾坤,文官隻能無奈認輸。

弘治的意見變得無關緊要,隻是文官徒勞的掙紮。

弘治會站在他的親生兒子這邊,還是站在你們這些文官一邊?太子的佈局恐怕從提議設立報館“管理局”那一刻就開始了。

文官們吃虧就在於低估了太子。

他們對新事物缺乏應對經驗。

畢竟,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報館。

李東陽覺得太子的算計遠不止於報館。

他似乎捕捉到一絲線索,卻又讓它溜走。

朱厚照冇等到朝會結束,便藉口身體不適,提前離場。

為了處理報館管理局的事,他已經好幾天冇去西山了。

回去照料西山的土豆和玉米,總比跟這群文官周旋來得痛快。

交給你們辦報,你們能辦好嗎?錢寧看著春風得意的太子,就知道事情已成定局。

“恭喜太子!”“備車,去西山!”朱厚照登上馬車前,錢寧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