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萬象寶閣

-

展示過飛昇仙筏之後,謝遷欣然在此留下墨寶題字。

朱厚照並未在意眾人是否在此流連忘返,若欲再度體驗,下次隻需繳納相應靈石即可。

隨後他又引領著眾人邁向下一個目的地。

下一處所在乃是一座內藏洞天福地,按常理解應算作一座萬象寶閣。

閣內珍貴古董幾無,主要陳列著曆朝曆代科技進步的軌跡與西山秘境所取得的科研成就...

對於修煉界的法寶發展史而言,譬如那指引方位的羅盤,在漢代便已有記載,然而其應用並不普遍。

在藏珍閣之中,陳列著最初的定向寶器——司南,以及宋代所創製的靈引魚指南針。

更有西山宗門近期研發出的一款袖珍羅盤,其大小不及巴掌,卻更加精巧且指向準確,便於攜帶與施展法術驅動。

在場之人皆是聰穎修行者,自知此種靈引羅盤在修真大軍中的重要價值不可估量。

此外,論述到陣符篆刻的曆史演變。

自古以來,人類先輩以竹簡鐫刻文字直至紙筆的問世與普及,爾後再由雕刻版印至活字印刷,乃至現今西山宗門最新研習成功的靈液活字印刷術。

這些法寶與技藝的誕生,對修行界究竟意味著何等深遠的影響呢?

朱厚照提及,若無紙筆之發明,世人仍需依賴竹簡刻字,那麼在座諸位是否仍有踏入朝廷、修煉大道的機緣?此言一出,不少人均陷入深思。

如今,靈液活字印刷術的應用以及靈石筆的普及,極大地降低了獲取功法秘籍的成本。那些原本無緣修真之道的孩童,也因此得以掌握仙道知識,改寫自身命運。

一名修士感慨萬分地回憶道:“往昔家境貧寒,全家節衣縮食僅能供我一人研讀道書。若早幾十年便有靈液活字印刷及靈石筆的問世,或許吾兄也能踏上問道之路。”

在這藏珍閣之內,還展陳有眾多光學法寶,雖望遠鏡已不足為奇,但館內竟藏有西山宗門研製出的五百倍放大效果的觀微鏡。透過它觀察看似清澈透明的水滴,眾人驚訝地發現諸多肉眼難以察覺的汙穢邪祟之物。

朱厚照解釋稱這些名為“細菌”的異物與人生病有著密切關聯。聞此,有人聯想到《玄華真經》中的禪語,佛祖曾雲:一花一宇宙,一木一塵世,一草一淨土,一葉一如來,一砂一妙境。

原來此番話竟是真諦所在,今後飲水之事怕是要心生忌憚了。

待朱厚照闡述將水煮沸可使細菌數量大幅削減之後,在場修士紛紛表示今後飲水均要飲滾燙的熱茶。

事實上,朱厚照先前也曾嘗試推廣飲用熱水,然收效甚微。終究還是親眼所見,親身體驗過細菌之存在後,人們才肯信服。

尚未流傳於世的騎行法寶——自行輪車,在藏珍閣內亦占有一席之地。有人躍躍欲試,體驗這款幾乎無需耗費太多修為之力便可快速行駛的交通工具,立刻引起眾人濃厚的興趣。

而解構展示的時計法寶同樣吸引眼球,讓人們一窺其內部結構與運行法則,使得各層次的修行者在此皆能找到引人入勝的寶物。

朱厚照並未期待每位參觀者都能深入鑽研萬物道理,他今日此舉旨在令眾人知曉這些神奇技藝確有其實用之處,日後切莫再對此類創新之舉耿耿於懷。

然而難免也會有一些頑固不化的修士,隻要新事物未曾納入他們的認知範疇,便一律視為玩物喪誌之物。

即便在此之前冇有此類法寶存在,他們似乎過得也不錯……

朱厚照並未理睬他人目光,而是帶著弘治與朝中修煉大能一同,向他們揭示那些隱秘的法寶與陣法。

弘治尚屬首次見識此類仙家秘寶,一時之間難以悉數領悟,但隻要明白這是出自太子之手,用途必然非凡便可。

李東陽感慨太子果真踏足了問道之路,並且看樣子走得頗為順暢。

然而此路究竟是福是禍,此刻卻也無法妄下定論。

待博物館內的仙器展示完畢,朱厚照言今日遊曆至此結束,各位請隨心而行。

此話意味著活動已然落幕,儘管已近午時,但他這位太子並不負責款待膳食,若是仍有興致遊覽,可自行解決饑餓問題。

朱厚照心中暗歎,若是在此的王守仁見到這番景象,必會積極推動修煉社吸納更多弟子。

平定了雲南叛亂之後,王守仁並未閒歇,而是立即著手操練當地士卒,甚至還將俘獲的土司叛軍納入麾下。

王軾對此不解,既然叛亂已平,隻需靜待朝廷調令即可,何必在此地持續練兵?

王守仁語氣堅定迴應,一切皆因太子殿下會有新的指令下達。

王軾常居南京,以往對朱厚照的認知僅停留在那位玩世不恭的太子層麵,聽說王守仁乃是太子極力推薦之人,且此次取勝關鍵法寶亦出自太子之手,故對他有了全新的認識,同時也對這位太子充滿了好奇。

王軾詢問王守仁對於太子殿下的見解。

王守仁思索片刻回答,太子殿下才情出眾,胸懷若穀,誌在蒼生,自己的仁德相較之下,實乃微不足道。

聽聞此言,王軾對王守仁的看法更為推崇,認為他未來的成就必將超越自己,前程無可限量。

未曾想王守仁對太子的讚譽竟如此之高。

王守仁生怕王軾有所懷疑,便將自己的結識太子經過、兩人交往點滴以及太子諸多壯舉詳細告知了王軾。

王軾聽後不禁感歎,真是百聞不如一見,原來太子殿下與外界傳聞竟判若兩人。

十日後,朝廷的聖旨在雲南降臨,王軾、王守仁及各部將領均受到了豐厚的獎賞。眾人始料未及,如此功績竟能輕易獲得。

他們都深知這次能夠迅速取得勝利,全賴於王守仁的精心策劃。

於是乎,王守仁召集各部練兵,諸將並無阻撓之意。

除了獎賞的旨意,正如王守仁預料般,另有一道旨意降臨。

朝廷詔命眾將領仍由王守仁統轄,在雲南地區推行“化土歸元”政策。

王守仁心中暗讚,果然唯有太子殿下深思熟慮,我所能預見之事,太子殿下必定也能洞察先機。

各部得知所謂“化土歸元”即是要收服土司之地,紛紛表示此乃小事一樁,有王守仁坐鎮,有何懼哉?豈能讓那錢鉞一般的人物,被土司輕易擊敗?

王守仁早已成竹在胸,立刻下令將阿保首級示與眾土司,同時宣告朝廷推行“化土歸元”的旨意。

麵對這些冥頑不靈的土司,講道理顯然是無用之舉,對付他們,隻有實力纔是硬道理。至於談判嗎?若非這幾日練兵,又何需談判呢……

各界修士聽聞此事皆振奮不已,隻望再有些許不服管束的域外蠻荒勢力跳出,讓眾將士藉此機遇積累修煉功勳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