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鐘樓,百貨商場

-

古代計時既繁瑣又不精確,隻能大致估算。

大多數人遵循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。

專業計時工具包括日晷和刻漏。

日晷通過觀察晷針在晷麵上的影子來計時,精確到一刻鐘,即十五分鐘。

古人要表達精確時間非常困難,描述比一刻鐘更短的時間,常以一炷香或一盞茶的時間來比喻。

一炷香大約代表五分鐘,一盞茶則大約是十分鐘。

日晷隻有在晴天有陽光時才能使用,陰雨天和夜晚則無法計時。

另一種計時工具是刻漏,類似於沙漏。

刻漏不論白天黑夜都能使用。

但它操作不便,計時不準確,冬季還可能因凍結而失效。

白天尚有太陽可以大致估計時間,但夜晚時間難以判斷,於是產生了更夫這一職業,他們在夜間提供報時服務。

影視劇中,更夫打著梆子喊:“天乾物燥,小心火燭。”

實際上,更夫的打梆子和口號都有其講究。

晚上7點至9點是一更天,更夫喊“天乾物燥,小心火燭”,打梆子的節奏是一慢一快,連續三次。

晚上9點至11點是二更天,更夫喊“關門關窗,防偷防盜”,梆子連續多次敲擊。

晚上11點至淩晨1點是三更天,更夫喊“平安無事”,打梆子的節奏是一慢三快。

鐘錶的發明解決了人類計時的難題,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。

太子大婚當天正午十二點,象征太子與太子妃愛情的鐘樓敲響了十二下。

後人認為,當朱厚照與錢夢竹舉行婚禮的那一天,標誌著人類精準計時的開端。隨著鐘聲的敲響,大鐘百貨商城也正式開門營業。百貨商場實際上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,可視為第一次零售業的革新,極大地提升了購物的便利性,讓人們能在同一地點選購多樣心儀的商品。比如,如果想買城南李家的糕點和城北張家的糕點,以往需要穿越整個城區。如今,在百貨商場就能一次性買齊。然而,鑒於交通和經濟狀況,全球或許隻有大明最繁榮的城市,百貨商場才能真正運營起來。朱厚照自己也不確定百貨商場能否成功,這僅是一次嘗試。在婚禮前的日子裡,他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大鐘百貨商場的建設中。借鑒後世經驗,他將商場劃分爲數個大區,並采用了玻璃展示櫃。為吸引商家入駐,初期還免除了他們一年的租金。開業前三天,持商場購物小票的顧客都能免費乘坐直達全城的公共馬車。《大明萬年報》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大力推廣大鐘樓和百貨商場。人們手持報紙上的優惠券和太子婚禮紀念幣,紛紛湧入商場。商場的裝飾令人眼花繚亂,尤其是透明的門窗和玻璃櫃檯。如此奢華的材料,商場彷彿毫不吝嗇。對朱厚照而言,確實冇花費太多。顧客原本以為商場內的商品會昂貴,但開業期間的促銷活動,價格反而比平時更實惠。人們後悔早早就購置了年貨,百貨商場購物實在太劃算。入駐的商家們驚訝不已,原本對新型商場存有疑慮,隻是看在太子的麵子和免租的誘惑才入駐。未曾料到,顧客瘋狂搶購商品。店主急忙吩咐夥計趕回總店大量補貨,否則商品即將售罄。商場內有些店鋪屬於錢記直管,如眼鏡店、鏡子店、香水店和玻璃工藝品店。大鐘百貨商場名義上的老闆是錢進來,婚禮結束後,他就來到商場掌控全域性,畢竟這是太子的委托。看著店鋪中的貨物逐漸減少,錢進來淡定地指示夥計從商場倉庫補充貨物。商家入駐時已約定,櫃檯免費,倉庫則需付費。看著商場的熱鬨景象,錢進來估計第二天就會有商家找他租倉庫。實際情況比他預料的更好,當天就有人來租倉庫,甚至有商家提出續租事宜。更有甚者,想要購買櫃檯或倉庫。不過,對不起,隻租不賣。商場內還有兩家新開的錢記店鋪,分彆是錢氏鐘行和錢氏成衣。

之所以未命名為錢氏鐘錶,原因在於當前的技術製造手錶實屬艱難。

鐘錶業已成為繼鏡子和玻璃之後,朱厚照獲取財富的新來源。明朝的富裕階層,樂意一次次成為朱厚照手中的“韭菜”,數萬兩銀子的座鐘遭到瘋搶,未能購得的賓客亦急切預付定金,以待下一批新品。

儘管成衣店早已存在,但這家店內陳列的全是朱厚照親自設計的時尚新款。儘管價格稍高,但其美觀程度令人讚歎。每件衣物上都繡有竹子的標識,這在大明的服飾曆史上,首次引入了品牌概念。身著竹紋衣物,既引領潮流,又彰顯身份。

商場一樓售賣日常用品和食品,二樓以服裝為主,輔以布料,三樓則專售珠寶首飾及座鐘。嘗試前往四樓時,卻發現無法上去。女子俱樂部尚未開業。即便如此,僅前三層的商場已足以讓人眼界大開。

錢進目睹商場的熱鬨景象,對太子的敬佩之情無以言表。果然是太子,總能想出新穎的賺錢之道。今日是太子與公主的大婚之日,一切等到明日再說。他決定明天將這個好訊息告訴太子。

“叮!係統提示:首座鐘樓成功啟用,獎勵浪值 。”

“叮!係統提示:首座百貨商場成功啟用,獎勵浪值 。”

無需錢進來稟報,收到浪值獎勵通知的朱厚照已知曉一切。完成所有儀式後,他的身體並未感到過多疲憊,隻是精神上的消耗頗大,這還得益於黃豐年的簡化與配合。夜幕降臨,賓客陸續離開,喧囂退去,朱厚照終於可以進行婚禮的最後一環——入洞房!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