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李東陽的憂慮

-

因昨晚熬夜,朱厚照今早的課顯得無精打采。

即便有些疲倦,朱厚照仍儘力集中精神聽講,那些不僅是知識,更是浪值的積累。

李東陽在課堂上始終仔細觀察太子,自謝遷昨日提出那三個奇特問題後,李東陽便反覆揣摩這些問題,同時也對太子充滿了好奇。

太子聰明,這一點無人否認,隻是他沉溺享樂,不願鑽研學問,這是令眾人最為頭疼之事。

然而,一個整日嬉戲之人,為何能提出那樣的問題?

比如,重量不同的兩物,誰都會認為重的先落地,太子是如何發現重量不同卻同時落地的現象?

這種洞察力非尋常人所有。

課程結束後,朱厚照對李東陽的授課給予了高度評價,西崖先生的講解生動有趣,深入淺出,比王鏊更勝一籌,謝遷更是無法相比。

更重要的是,浪值增長不少。

課畢,李東陽詢問朱厚照是否有所困惑之處?

朱厚照如今記憶力超群,課堂上的知識點一旦專心記下,便能牢記於心。他挑選了兩個略顯深奧的點,向李東陽請教。

“提示,獲得李東陽的讚賞,放肆值 50。”

李東陽心中暗自點頭,太子的問題提得恰到好處,這兩個議題確實超出了太子的理解範疇。顯然,太子聽課相當用心。

在李東陽細心解說後,朱厚照恍然大悟,還不忘適時地誇讚了李師傅一番。

“提示,獲得李東陽的讚賞,放肆值 20。”

嗯……這次得到的放肆值似乎不及拍馬謝遷的多,看來李東陽的“受捧指數”比謝遷更高一些。

解答完問題,李東陽又提起昨日謝遷提出的三個疑問,想探探太子究竟能理解多少。

朱厚照思考片刻回答:“對於第一個問題,我認為在無外力乾擾的情況下,不同質量的物體下落的加速度應是相等的。”

李東陽咀嚼著這番話,頓時茅塞頓開。太子的話語簡潔而精準,直擊要害。

李東陽昨晚也嘗試過,一枚銀幣和一片紙並未同時落地。不過,當紙被揉成團時,幾乎與銀幣同時墜落。他反覆思索,卻始終未能找到答案。

今天太子一句“在無外力乾擾的情況下”,讓李東陽領悟到了關鍵所在,紙片下落慢是因為空氣阻力大。

那麼,阻力是什麼呢?是風嗎?可當時室內並無風。

李東陽再次皺起眉頭,彷彿一個問題剛解決,又引出另一個謎團。

“太子認為是什麼阻礙了物體下落,是空氣嗎?”

“師傅所言甚是,正是空氣,可以類比為水,水有浮力,空氣亦然。”

朱厚照覺得李東陽能聯想到空氣,顯然是深入思考過的。

李東陽又陷入沉思,許久後回過神,望著注視他的太子,歉疚地說:“老臣失態了,還請殿下原諒。”

“沒關係,師傅若對物理現象感興趣,我們可以多探討。”

朱厚照急忙表示不在意,甚至期望李東陽再多思考一會兒。與內閣大學士探討物理現象,放肆值增長迅速。

剛纔李東陽思考時,朱厚照的放肆值直線上升,他此刻毫無倦意。

隨後,李東陽又詢問了太子對另外兩個小型實驗的理解。

太子竭力用平易近人的言辭,向李東陽解釋得清晰明瞭。

李東陽察覺,每解決一個疑問,新的疑惑接踵而至,但深入探討後,就連太子也無法給出答案。

令李東陽驚駭的是,太子雖無法解答,但他似乎明白一切,隻是李東陽在探究事物的本質上,尚且欠缺理解力。

不覺間,課後的時光已流逝一個多時辰,李東陽感到時間飛逝。

此刻,他對太子的看法已截然不同,太子並非不願學習,隻是學習的路徑與眾不同。

李東陽心中憂慮加重,原先誤以為太子隻知嬉戲不願進取,如今才知,太子並非停滯不前,他已在另一條道路上遙遙領先。

現在要將太子從這條路上拉回,恐怕是難上加難,這探究事物之學,的確具有極強的吸引力。

那個王華的兒子,不就是因沉迷此道而被人取笑嗎?

聽說他連續七日七夜鑽研竹子,最終成了笑柄。

若我們的皇上將來也成為隻知探究事物的笑柄,該如何是好?

“叮,獲得李東陽的認同,積分 100。”

“叮,獲得李東陽的認同,積分 200。”

“叮,獲得李東陽的認同,積分 400。”

朱厚照並未洞悉李東陽的內心世界,隻聽到腦海中持續響起的積分提示,心中滿是喜悅。

“叮,因你震撼了李東陽,積分 4000。”

朱厚照看到钜額積分入賬,初時欣喜,片刻後卻又覺得不對勁。

就像女主播收到土豪的大額打賞,起初歡喜,繼而憂慮是否要付出代價。

如同網絡作家收到大量催更禮物,怎能不增加更新呢?

果然,李東陽沉默一陣後,話題一轉,勸誡太子應專心研讀四書五經,掌握治國之理,不可沉溺於此類非正統學問,浪費光陰。

朱厚照理解李東陽的擔憂,怕他在探究事物上耗費過多精力,荒廢了正規學業。

他想說,撇開學前班不算,這些東西他學了十數年,大部分已忘得一乾二淨,隻留下少許殘存,李東陽實在多慮了。

“師父放心,弟子心中有數。”

然而李東陽覺得太子答應得太輕易,像是敷衍,他能看出太子對探究事物已有深厚造詣,怎會因幾句勸告就輕易放棄。

朱厚照無從知曉,在李東陽的想象中,他已經是一位沉迷於探究且達到大師級的人物。

見天色已晚,李東陽告辭,準備回內閣值班。

朱厚照禮貌相送,望著憂慮離去的李東陽,朱厚照有些憂慮。

提問的是你,批評探究事物的也是你,我已經儘力回答,你還希望怎樣?

我真是太難了。

嗯,記得稍後要入宮向母後祝賀壽辰呢。

先去小膳房即興創作一首關於蛋炒飯的詩篇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