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雙贏之策

-

亞麗科夫感到困惑,孫小雨也同樣不解李慶的意圖。

“李慶,你叫我來,到底有什麼秘密計劃?”

孫小雨詢問。

“當然有事,而且是對你我都大有裨益的好事。”

孫小雨聞言,興趣盎然,嘴角上揚地問:

“難道你要分幾輛卡車給我?”

李慶笑著搖頭:

“那怎麼可能呢,哈哈哈哈哈。”

孫小雨聞言略顯失落,又有些焦慮。

畢竟,她此行購買卡車,是因為有一批木材急需運輸。

然而李慶接下來的話,讓孫小雨喜形於色:

“不過,這五輛卡車不正好能解決你的運輸難題嗎?”

“對呀!”

孫小雨激動地拍了拍大腿:

“我怎麼把這個給忘了!”

她隻考慮過買卡車解決運輸問題,卻未料到李慶能提供幫助。

“你是說,你能用這些卡車幫我運貨?”

李慶微笑點頭:

“你不是有批木材要從sulian運回華夏嗎?正好我來幫你。”

“那運費怎麼算?”

世上冇有免費的午餐,孫小雨自然想到了這個問題。

李慶淡然一笑:

“運費好商量,隻要能覆蓋我這次行程的成本就行。

不過,司機得由你找,而且木材送到後,你還得請他們幫我把車開回奉天。”

孫小雨稍加思索,點頭同意:

“冇問題!我們木材廠有幾個會開車的司機,我今天就聯絡他們過來。”

雙方一拍即合,達成了合作協議。

這樣一來,李慶的車輛不僅省去了運輸費用,連找司機的麻煩也省了。

孫小雨的木材運輸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。

問題解決後,孫小雨意味深長地看著李慶。

“怎麼了,還有其他問題嗎?”

李慶察覺到孫小雨的目光,不禁發問。

孫小雨搖頭:

“合作冇問題,我隻是覺得你這個人很有意思。”

李慶微微一笑:

“哦,哪裡有意思了?”

孫小雨坦率地說:

“我這次競拍輸了,原本打算離開,根本冇想到會有合作的可能。但你卻能想到和對手互助,這種胸襟,比我強。”

李慶聽後也直言道:

“我從未把你視為對手,因為始終相信,在商界冇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,隻有永恒的利益。”

聞言,孫小雨眼前一亮,情不自禁地低聲重複了一遍:

\"利益永存,朋友與敵人的界限模糊不清…\"

孫小雨語重心長地對李慶說,\"我深受啟發!\"

...

接下來的數日,由於需等待孫小雨的駕駛員及鹹魚罐頭的送達,眾人便滯留在達拉汽車廠。李慶趁此機會在小鎮四處遊走。

深入瞭解後,李慶驚訝地發現,達拉汽車廠的規模遠超他的預想。作為大型國有企業,它曾擁有數千名員工。

這些員工大多居住在達拉鎮,相當於數千戶人家,近兩萬人。不僅如此,當工廠運營良好時,僅憑廠裡的薪資,員工及家屬就能過上安穩生活,故無人願意從事其他職業。

於是,外鄉人紛至遝來,開設理髮店、餐館、服裝店、百貨等服務行業。就這樣,達拉鎮在巔峰時期竟有四萬多人口!

可以說,一座汽車廠,足以催生一個城鎮的繁榮!這就是大型國有企業集約化生產的力量。

然而,曾經的輝煌如今隻剩落寞。如今的達拉鎮,街道上寥寥幾人,昔日熱鬨的店鋪紛紛貼出轉讓告示。

國企衰敗帶來的衝擊與影響,令李慶深思。蘇聯當前的困境,中國或許不會遇到,但李慶清楚,中國即將麵臨的國企改革,也將帶來大規模的下崗潮。

那時,許多打算在國企度過一生的員工,將難以適應身份轉變,在市場化的洪流中迷失。

而受影響最嚴重的,莫過於奉天!想到此處,李慶心中不禁憂慮。

對他個人而言,下崗潮無足輕重,畢竟他的生意正蓬勃發展,享受著改革開放與蘇聯解體的紅利。但從社會責任角度,李慶覺得他應當有所行動。

商賈之大,應為國為民。李慶正以實際行動詮釋這句話。

...

在達拉鎮等待五日後,孫小雨的司機及從中國運來的鹹魚罐頭都已到位。李慶與基裡爾完成交接,正式擁有五輛卡車。

隨後,李慶與孫小雨並未久留。五輛卡車直驅托木斯克,那裡有一批急需運輸的木材。

經過數小時行程,抵達托木斯克時,已是黃昏。

\"天色已晚,夜間行車不安全,我們今晚休息,明早再出發如何?\"

孫小雨詢問李慶的意見。

對於李清來說,這並無大礙,畢竟他並不急於一時,於是輕輕應允。

經過一路交談,他對孫小雨的瞭解逐漸加深。

孫家原本在國內從事傢俱業務。

隨著蘇聯的解體,蘇聯的原木價格暴跌,幾乎等同於廉價商品。

孫父洞察先機,果斷在托木斯克買下一家瀕臨破產的國營林場。

托木斯克距離邊境僅一百餘公裡,且鄰近一片廣袤的原始森林,地理位置極佳。

因此,孫家在國內運營傢俱廠,需要木材時直接從托木斯克采購,再運回國內加工。

這種從原木到成品的經營模式為孫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