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業務爆棚

-

李慶反問:

\"我問你,一般人開攝影館,哪種類型的片子拍得最多?\"

王倩想了想,答道:

\"嗯...應該是家庭合照最多吧。畢竟,家庭合照更有紀念價值,拍的人也比單人照多。\"

說到這兒,王倩恍然大悟:

\"你是說,並非今天的反響不夠熱烈,而是大家回去喊家人了?\"

\"冇錯。\"

李慶點點頭。

\"好吧,那就讓我們等著瞧吧。\"

王倩含笑不語,似乎有些不信。

然而,很快現實就驗證了李慶的預測。

兩人剛從旁邊的餐館叫了午餐,還冇吃完,就有客人上門了。

一家三口,夫妻帶著一個小女孩。

\"店主,我們是來跟你合影的。\"

男子笑容滿麵地宣佈。

顯然,他早上看到了李慶的廣告。

\"太好了,歡迎歡迎!\"

李慶熱情地迎了上去。

一家人的照片,成為了這天的第一份全家福作品。

此刻,王倩還未察覺到什麼特彆的。

然而,剛拍完這一家,緊接著又有兩戶人家相繼登門。

\"我今天看到你的宣傳,回家告訴妻子隻需十元就能拍一張超大的全家福,她都不信呢。\"

男子指著店門口的橫幅,滿臉得意。

李慶聞言,笑了起來:

\"哈哈,那我得給你們好好拍一張,讓你們滿意。\"

稍作停頓,李慶蹲下身,詢問小女孩:

\"小朋友,你喜歡哪種背景呢?\"

\"我要大大的森林。\"

小女孩稚嫩的聲音響起。

\"冇問題,免費給你們加上森林背景!\"

李慶爽快地承諾。

這家拍完,另一家也得到了同樣的額外背景服務。

很快,這兩家還冇忙完,又迎來了新顧客!

李慶的話成真了。

從上午十一點開始,客人絡繹不絕,李慶和王倩片刻未歇。

不久,店門口已排起長龍。

天色漸暗,李慶趁著冇人排隊的空檔,急忙掛上了\"休息\"的牌子。

\"我想,如果不掛這個,恐怕一會兒又會有人來。\"

李慶苦笑說。

王倩聽了,深有感觸地點點頭:

\"確實,照今天這情況,我們可能忙到晚上十點都有人來呢!\"

送走最後幾位客人,李慶迅速關門,宣告一天的工作結束。

……

\"怎麼樣,今天虧了多少?\"

李慶打趣道。

按照當前的成本和定價,基本是虧本賺人氣的生意。

對此,李慶和王倩早已有了心理準備。

然而,當王倩結算完畢,不由得有些驚訝:

\"我們今天...\"

\"怎麼了,虧得厲害嗎?\"

李慶見王倩猶豫,忍不住問。

不料,王倩卻搖頭:

\"不是,我們今天扣除成本,居然賺了三十多元。\"

王倩驚訝地說。

李慶聽到這個,既好笑又無語:

\"我們的定價幾乎就是成本價,哪來的利潤?\"

停頓了一下,李慶突然拍了拍額頭:

\"我想起來了,我們賺的是那些背景布的額外費用!\"

儘管每張照片的定價接近成本,但若使用背景布,就得額外收費。

僅此一項,他們居然還能盈利,可見今天的生意有多火爆。

儘管李慶並不看重這三十元,但在當前的薪資標準下,這已相當於普通人近十日的收入。

所以,他們賺得其實相當可觀!

\"走,去吃夜宵慶祝一下!\"

李慶果斷提議。

王茜欣然答應。

出門後,他們在街頭隨意挑了個燒烤攤。

\"原本以為會有一段虧損期,冇想到我們居然還能盈利。來,為這個小小的勝利乾杯。\"

李慶舉杯笑道。

王茜見狀,也舉起杯子輕輕與李慶碰了一下。

李慶稍作停頓,正色道:

\"說到底,目前的小虧小賺並不重要。

關鍵是要從蘇聯弄到大量且廉價的相機和膠捲。\"

\"冇錯!\"

王茜認真地點點頭。

卓雲照相館連鎖計劃的核心,就在於李慶即將前往蘇聯的行動。

果然,李慶慢慢開口:

\"既然今天反響如此熱烈,我就得儘快動身了。\"

他頓了頓,接著說:

\"出發前,還有個問題要解決。\"

\"你是說招聘新人的事吧?\"

王茜問。

\"正是。\"

李慶點點頭。

\"現在的工作基本需要兩人協作,所以我走了,你一個人我實在不放心。

但去哪裡找到合適的人選又是個難題。\"

王茜聽後沉思片刻,突然有了想法:

\"我有個同學也在找工作,可以讓她過來,我們彼此熟識。

我邊工作邊教她,應該不會影響業務。\"

李慶聽完,也表示讚同:

\"那就由你自己安排吧。\"

...

兩人喝了些啤酒,吃完燒烤,夜已深沉。

想到即將啟程去蘇聯,李慶和王茜心中各有千言萬語,卻又似乎無從說起。

他們悠閒地漫步,不知不覺來到了王茜家樓下。

簡單討論了照相館的工作安排後,李慶目送王茜上樓。

回到家中,李慶仔細盤算手中的資金。

一條生產線賺了六萬元。

他打算給趙父趙母留下三萬,再留一萬作為應急。

剩下的兩萬扣除各項開銷,大約還能剩下一萬八。這筆錢就是李慶這次蘇聯之行的預算。

計算完畢,李慶不禁有些感慨。

想起不久前的初次蘇聯之行,那時他還一無所有。

短短幾日,局勢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從身無分文到擁有過萬,李慶不由感歎命運的神奇。

同樣,有了上次的經驗,他對這次的蘇聯之行更加充滿信心。

這種掌控自己命運的感覺,甚至讓李慶開始期待即將到來的旅程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