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祠堂中的學校

-

李青和孫小雨的意思很明顯,是要為學校提供捐助。

馬村長雖然知道他們來做公益活動,但冇想到行動如此迅速。

從李青和孫小雨到達華坪村到現在,不到半小時,就做出了決定。

馬村長半信半疑,但還是立刻和齊老師一起,帶他們去了隔壁的辦公室。

所謂的辦公室,其實就是一間放了桌子和單人床的房間。

看來,這就是齊老師批改作業和居住的地方了。

室內陳設極其簡單,除了桌子旁的一把椅子,就隻有一個小小的凳子可供人坐。

四個人擠在這個房間,竟連足夠的座位都冇有。

齊老師注意到這一點,有點尷尬地笑了:

“讓兩位見笑了,我們的條件確實簡陋。

不然我去教室搬兩張椅子過來?”

李青揮手拒絕:

“齊老師,不必麻煩了,我們就坐在床上吧。

李青早就留意到教室裡也冇有多餘的椅子。

如果齊老師去搬,就意味著有兩個學生將無處可坐,隻能站著。

這是李青不願意看到的情景。

孫小雨也點頭讚同:

“冇錯,我們就坐床上吧。

四人坐下後,孫小雨繼續說:

“現在最重要的是儘快建立新學校,添置桌椅、教學工具和學習用品,讓孩子們能儘快在新教室裡學習。”

馬村長聽到這,頓時欣喜若狂:

“如果真能建起新教室,那真是太好了!實話告訴你們,每次看到孩子們在這破舊的祠堂裡上課,我心裡就十分憂慮。

真擔心哪天這裡突然垮掉啊!孫小姐,你們這次幫了我們大忙!”

齊老師也點頭表示認同,誠摯地說:

“不僅是教室,你剛纔提到的教學工具和學習用品,我們現在都非常需要。

比如粉筆,用一根少一根,所以我通常儘量多說少寫,或者用滑石代替。

“確實,學生數量少也是個大問題。如果學校裡的孩子不多,那麼教育資源就無法充分利用,教學質量也會受到影響。我們需要想辦法吸引更多的孩子來上學,或者鼓勵已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。這可能需要我們解決他們家庭的實際困難,比如提供上學的交通便利,或者是設立獎學金激勵他們。”

孫小雨聽了,眼中閃爍著讚同的光芒:“這樣確實能吸引更多學生。李青,你的想法總是這麼周全。”

李青笑了笑,他知道,隻有全麵考慮問題,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。對於華坪村的教育改革,他們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藍圖,接下來就是一步步去實現它了。

確實,正如齊老師所說,村子裡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無法上學,這是個問題。

我們需要找到方法,讓這些孩子都能上學。

提到這個,齊老師的臉上立刻顯露出憂慮:

“其實我多麼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上學。

但問題是,很多家庭生活太艱難,需要孩子們幫忙乾活。

我對村裡的每個適齡兒童都進行了家訪,大部分家庭並非不願意讓孩子讀書,而是實際情況不允許啊!”

窮人的孩子早懂事,許多孩子才九歲就得承擔起農活,自然冇有時間上學。

說到這裡,孫小雨不經意地望向李青:

“李青,你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?”

李青聽到這話,難得地露出苦笑,搖了搖頭:

“對於這個問題,我暫時還冇想到什麼好辦法,我們隻能邊走邊看。

我相信,大家一起集思廣益,一定能找出解決之道。”

四人又討論了一些具體細節,初步確定了計劃。

隨後,齊老師看了看時間,笑著說:

“快到飯點了,如果趙先生和孫小姐不介意,就在這裡隨便吃點吧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