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年瀋陽的寒冬

-

褐土塗抹的牆身,朽木窗格顫抖搖晃,覆著的塑料薄膜殘破不堪。

長白山的寒風怒吼而過,席捲這片位於瀋陽市郊荒野的土屋。

房屋內部樸素無華,一座由灰磚砌成的炕,炕麵由土塊鋪就,卻已破損多處。

涼蓆鋪在炕上,破損嚴重,竹片散失無蹤。

緊貼牆麵的角落,立著一個深赤色的木質櫃子,漆麵斑駁,剝落不堪。

櫃子半敞著,顯露出幾片殘破的黑布,除此之外彆無他物。

一旁的桌案同樣呈暗赤色,卻已黯淡無光。

桌上擺放著牡丹圖樣的熱水瓶,印有領袖肖像的大搪瓷杯,修補多次的大海碗,還有高粱杆編織的籃子裡,塞滿了針線雜物。

炕邊是灶台,然而灶內的火焰早已熄滅,隻剩下灰燼堆積。

李慶蜷縮在炕上,冷風直撲麵龐,他不自主地收縮身軀。

\"怎麼這麼冷?暖氣出問題了嗎?\"

李慶含糊地自語,隨即費力地睜開眼睛。

看清周圍環境的一刹那,他怔住了。

他揉了揉眼睛,再次睜開,依舊是破敗的土屋,依舊刺骨的寒風。

\"我穿越了?\"

李慶心中湧起恐慌,回想著昨天的種種。

昨晚是與老貓子簽訂合同的宴會,兩億的交易,對四十出頭的他來說也是重大交易。

酒酣耳熱之下,他宴請老貓子們,誰知醉得一塌糊塗,記憶停留在被手下送回家的瞬間。

可為何醒來,自己卻在這陌生之地?

正當他百思不得其解之際,腦海中突然傳來劇痛。

海量的陌生記憶湧入,猶如狂暴的洪流,讓他幾乎窒息。

這具身體原主人的記憶,另個名叫李慶的青年,從童年到昨晚的所有經曆,全數灌入他的腦海。

足足一個小時,頭痛才漸漸消退。

李慶抱著頭,大口喘息,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。

同時,關於這具身體的身份也清晰起來。

這原本的主人,也叫李慶,年僅二十,土生土長的瀋陽人。

高中畢業後,恰逢改革開放的浪潮,他堅決拒絕進廠做工,不顧父母反對,隨南下的叔叔回到南方創業。

短短兩三年,竟積攢了一萬多元。

近來聽說蘇聯大哥那邊動盪不安,民眾生活困苦,衣物食物匱乏。

許多人帶著襪子、帽子過去,就能換回不少珍貴物品。

李慶的心絃被觸動,揣著一萬多元,重返瀋陽,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一個常去蘇聯首都做生意的夥伴合作。

起初,兩人相談甚歡,購買車票,尋找供應商,合作夥伴顯得十分熱心,事無钜細都考慮周全,舉止間透露出商人的誠懇。

幾日相處下來,李慶對他深信不疑,傾囊相授所有的資金。

然而,未曾料想,那人竟攜款潛逃,隻留下往返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雙程車票作為諷刺。

李慶既憤怒又焦急,一蹶不振的他不敢歸家,黯然躲進了郊外的一間土屋。

幸虧幾位朋友接濟,才勉強度過了幾天。

失去資本的李慶心如死灰,每日借酒澆愁,自認是個無用之人。

昨夜,他又狂飲一番,醉得連被子都冇蓋,就這樣在寒冷中離世。

整理完回憶,李慶無奈接受了一個現實——他回到了1989年的瀋陽寒冬。

“我竟然,重生了!”

李慶難以置信,四十年的人生,十億的身家,怎麼突然就重生了?

“我的財富啊!”

李慶痛心不已,他一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賺錢,尤其是喜歡與外國人交易,賺取外彙。

儘管內心痛苦,但中年的李慶曆經風雨,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。

“該死的,這是老天給的機會,蘇聯大哥的錢,彆人賺不到,我卻能!”

李慶前世與蘇聯人打交道最多,對那段曆史瞭如指掌。

許多商人都是通過與蘇聯的貿易積累了財富。

短暫的恐慌過後,李慶興奮起來。

他雖上一世事業有成,本質上仍是個倒爺,而今正是他的時代,不發財還等何時?

然而,欣喜若狂的李慶立刻被現實潑了冷水。

“啟動資金呢?現在分文不剩,拿什麼做生意?”

李慶從炕上起身,舒展僵硬的身體,披上軍大衣,裹緊被子,儘力保暖,免得再遭凍斃之災。

顫抖著取暖的同時,他開始策劃起自己的計劃。

在這個時代,能否發財並不取決於商業頭腦,而是膽量大小。

李慶記起,他曾隨那個騙子與莫斯科的商人交談,獲取了一條情報。

莫斯科郊區有一家紡織廠的機器待售!

對原來的李慶來說,這情報可能毫無價值。

但對於現在的李慶,卻是天賜良機!

他心想,既然已經山窮水儘,不如放手一搏!

“拚一拚,自行車也能變成摩托車!冇有本金,難道就不能做生意了嗎?”

他丟下被子,穿好軍大衣,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風,按照記憶中父母家的方向前進。

李慶身無分文,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一無所有,空手博未來的事,他也並非未曾嘗試。在這個資訊傳播緩慢的時代,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。

剛跨出簡陋的土屋,一股刺骨的寒風迎麵襲來。

遠方排列著一座座工廠,大煙囪不斷地吐出濃濃的煙霧,彰顯出這座工業化都市的氣勢。

坑窪的柏油路顯得破舊,但在當時的城鄉對比下,已算得上是優良。

穿越荒涼的郊野,李慶才真正踏入了奉天的領域。

這座城市裡,現代化的氣息初露端倪,街頭車輛稀少,偶有幾輛穿梭其中,更多的人選擇騎行自行車。目光所及,一片黑、白、灰的色調,偶爾一抹綠色,也是如李慶一般,披著軍大衣。

街道兩側,小攤小販林立,幾乎不見小型店鋪,僅有的幾家也是書店和音像店。

穿過熙攘的人群,李慶回到了家,此時已近正午。

他的父母都在糖廠工作,此刻他們正在用餐,但憂慮的神情佈滿了他們的臉龐。

看見麵容憔悴歸來的李慶,兩位老人頓時鬆了口氣,而母親的眼中瞬間盈滿了淚水。

-